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正文

教师资格证考试: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2015-09-22 22:11:32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

  一、 问题解决的含义

  (一)问题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

  1.有结构问题

  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

  2.无结构的问题

  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有下面几个基本特点。

  1.目的性

  2.认知性

  3.序列性

  与问题类型相对应,问题解决也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发现问题是其首要环节。

  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算法式和启发式。

  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一)问题的特征

  (二)已有的知识经验

  (三)定势与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问题解决是通过解决各个学科中的具体问题来体现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

  一、创造性及其特征

  (一)创造性的含义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二)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1.流畅性

  2.变通性

  3.独创性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