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30 18:23:22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2.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
A.辨别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4.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
A.自我预期
B.成败经验
C.自我归因
D.期待
5.婴儿学会称呼邻居家的男性为“叔叔”后,他可能会对所遇到的任何陌生男性均称呼为“叔叔”,这种迁移属于( )。
A.顺向迁移
B.横向迁移
C.正迁移
D.一般迁移
6.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沃尔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
7.提出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的是( )
A.桑代克
B.加里培林
C.加涅
D.巴甫洛夫
8.对知识最好的复习方法是( )。
A.有意识记
B.多种感官参与
C.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D.画线
9.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漫无目的幻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创造
10.对一个玩具,儿童既可按颜色归类,也可按形状归类,还可以按大小归类,说明这时儿童的认知水平已达到(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小学儿重的社会性发展突出表现在( )。
A.社会性认知
B.社会性情感
C.社会性行为
D.社会性交往
2.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 )。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加涅
13.维纳
3.维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易
D.身心状态
E.运气
4.练习方式有多种,根据练习途径的不同可分为( )。
A.模拟练习
B.实际练习
C.集中练习
D.心理练习
5.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示范的有效性?( )
A.示范的场合
B.示范者的身份
C.示范的准确性
D.示范的时机
6.对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心理学家有( )。
A.奥苏伯尔
B.班杜拉
C.安德森
D.加特纳
E.吉安
7.布鲁巴奇等人提出的四种反思的方法有( )。
A.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
C.交流讨论
D.行动研究
E.探索研究
8.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学生主体性原则
E.个别化对待原则
9.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适应问题是( )。
A.恐惧
B.抑郁
C.紧张
D.情感冲动
E.失眠
10.记录方式有哪些情况?( )
A.项目检核表
B.评定量表
C.轶事记录
D.观察记录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智力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体现的。
2.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教育心理学是__________的一种,是介于__________、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4.动机性遗忘理论最早由__________提出。
5.原理学习的两种形式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__________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7.研究发现,__________岁是继2岁之后正常儿童出现强迫现象的又一高峰年龄。
8.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
9.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的手段是__________。
10.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认同
2.认知失调
3.操作的模仿
4.原型操作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哪些?
2.教师如何利用群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3.简述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2分)
论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
2.D
【解析】小学儿童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仍须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3.D
【解析】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4.B
【解析】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5.B
【解析】横向迁移,即水平迁移,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题干中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故属于横向迁移。
6.A
【解析】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18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Wolff,C.von1679年—1754年),理论基础是官能心理学。认为各种心灵的官能可以由一种科目或一种题材上受了训练而整体发展起来,因此被称为形式训练说。
7.B
【解析】加里培林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心智动作形成的研究,并于1959年正式系统总结了有关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8.C
【解析】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是对知识的最好复习。
9.D
【解析】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符合这三个特点的就是问题解决。
10.C
【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可以从多个维度对事物进行归类。
二、多项选择题
1.AD
【解析】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突出表现在社会性认知与社会性交往两方面。
2.BCD
【解析】应当了解这些科学家所代表的流派。
3.ABD
【解析】从内在性维度上看,能力、努力、身心状态是自身内在因素。
4.ABD
【解析】根据练习途径不同有模拟练习、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
5.BCD
【解析】示范可以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但示范的有效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示范者的身份、示范的准确性、示范的时机等。
6.ACDE
【解析】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倡导者。
7.ABCD
【解析】这四点是布鲁巴奇提出的四种反思方法。
8.ABCDE
【解析】心理辅导与教学目标一致,要达到学生心理健康,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学生、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尊重与理解学生、学生主体性、个别化对待等原则。
9.ABD
【解析】略。
10.ABC
【解析】记录方式通常有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轶事记录三种。
三、填空题
1.群体差异 个体差异2.教材课程3.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4.弗洛伊德
5.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6.观察7.7~8 8.健康模式疾病模式9.倾听10.寻求发展
四、名词解释
1.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2.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
3.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4.原型操作: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五、简答题
1.【答案要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1)丰富学生有关的道德观念,并使这种道德观念与各种情绪体验结合起来。
(2)利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道德情感的共鸣。
(3)在具体情感的基础上阐明道德概念、道德理论,使学生的道德体验不断概括、不断深化。
(4)在道德情感的培养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要注意在培养品德时出现的情绪障碍,并设法加以消除。
(5)重视教师情感的感化作用。
2.【答案要点】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具体可按如下程序操作:第一,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第二,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第三,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第四,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第五,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第六,
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第七,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如果态度改变未获成功,则应鼓励学生重新制定方法,直至态度改变。
3.【答案要点】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1)操作的定向。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2)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模仿是指仿效教师示范的操作活动结构,在头脑中获得有关操作活动的初步的动觉映象。模仿是操作技能掌握的开端。
(3)操作的整合。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的熟练。操作的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一般来说,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1)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依从阶段的特征表现为:行为、观点是受外界影响而被迫发生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
(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认同阶段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榜样的特点、榜样行为的性质、示范的方式等都影响着认同。
(3)内化。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模拟试题
中学教资笔试 | 【直通车】2024上中学教资笔面直通车 | ¥5980 | 查看详情 |
【无忧班】2024上中学教资笔试无忧协议班 | ¥2480 | 查看详情 | |
【联报班】科一+科二+语/数/英/音联报 | ¥293 | 查看详情 | |
【全程班】中学教资带背全程班 | ¥199 | 查看详情 | |
【单项班】中学教资单项班 | ¥79 | 查看详情 | |
【普通话】普通话考试急速提升班 | ¥9.9 | 查看详情 | |
小学教资 | 【直通车】2024上 小学教资笔面直通车 | ¥5980 | 查看优惠 |
【无忧班】2024上小学教资笔试无忧协议班 | ¥2480 | 查看详情 | |
【全程班】小学教资带背全程班 | ¥199 | 查看详情 | |
【单项班】小学教资单项班 | ¥99 | 查看详情 | |
【普通话】普通话考试急速提升班 | ¥9.9 |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