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6 21:49:44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高频考点提要
1.人格的概念、特征、结构;2.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3.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4.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高频考点速记
一、人格
(一)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由个人在其遗传、环境、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
(二)人格的特征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功能性的特点。
1.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
2.稳定性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格持续性首先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所谓人格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那些暂时的、偶尔表现出来的行为则不属于人格特征。
3.整体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整体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一个现实的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如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等,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组织。
4.功能性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奋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性的表现。
5.社会性
人格的社会性是指人格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的人特有的。每个人的人格都打上了他所处的社会的烙印,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个体有不同的影响,使人格带有明显的社会性。
(三)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1.气质与性格
(1)气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孩子刚出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2)性格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2.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有许多种,主要有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同时型和继时型等。
(1)场独立型一场依存型
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而场依存型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2)冲动型一沉思型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反应非常快,但往往不够准确,这种反应方式称为冲动型;而有的学生反应虽然很慢,却很仔细、准确,这种反应方式称为沉思型。冲动型学生反应虽快,但往往出现很多错误,这主要因为他们在解决问题中没有审查全部问题和可能的答案就匆匆解答。沉思型的学生则相反,他们喜欢深思熟虑,在学习过程中常表现出比冲动型学生更为成熟的学习策略,答案也相对准确。
针对认知风格在反应速度上的差异,冲动型的学生要提醒自己注意深思熟虑,先想后说,先思后行,克服信口开河、乱发议论的毛病,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沉思型的学生则应要求自己在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率上下功夫,可进行一些必要的反应速度训练,来提高自己灵活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又快又准。
(3)同时型一继时型
左脑优势的个体往往表现出继时型加工风格,而右脑优势的个体往往表现出同时型加工的风格。
继时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同时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
3.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1)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想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当一个人对自己作积极的评价时,就会产生自尊感,作消极的评价时,会产生自卑感。自我体验可以使自我认识转化为信念,进而指导一个人的言行,自我体验还能伴随自我评价,激励适当的行为,抑制不适当的行为,如一个人在认识到自己不适当的行为后果时,会产生内疚、羞愧的情绪,进而制止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
(3)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如一个学生意识到学习对自己发展的重要意义,会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动机,在行为上表现出刻苦学习、不怕困难的精神。自我控制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等成分。
(四)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3)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程度。
2.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他们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其作用可归纳如下:
(1)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
(2)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3.家庭因素
强调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间的差异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家庭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1)权威型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中,表现的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2)放纵型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达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蛮横无理、胡闹等。
(3)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予孩子积极正确的指导,父母的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了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精神、思想活跃等。
4.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不仅是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场所,而且是发展智力、进行政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地方,是促进儿童形成和发展人格特征最重要的部门,学生具有在学校里通过学习与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优良的人格特征,才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5.个人主观因素
人格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任何环境因素都不能直接决定人格,它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社会上各种影响因素,首先要为个人接受和理解,才能转化为个体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才能推动他去思考与行动。
(五)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需要遵循必要的原则,实施途径和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激发中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
2.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教育;
3.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
4.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
5.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合力;
6.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7.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二、人格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是指原始的无意识的本能,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以寻求原始动机的满足为原则,追求最大限度的快乐,寻求不受约束的性、躯体和情绪的快感。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协调本我的非理性需要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强调生物本能即性本能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调婴幼儿时期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把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1.口腔期:从出生到12~18个月左右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懂得吸乳,乳头摩擦口唇黏膜引起快感,此期间婴幼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为主来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2.肛门期:大约从12~18个月到3岁左右此期间儿童由排泄而得到感官满足。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接受排便习惯的训练,他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排便行为以适应社会的要求。儿童在肛门期欲望的满足和他在大小便训练过程中所学到的人际关系方式,对他未来的人格形成产生较大影响,满足太少或过分满足均可导致发展的滞留,形成所谓肛门性格。
3.性器期:大约从3岁到5岁
此期间儿童通过性器官满足原始欲望,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官的极大兴趣,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儿童这一阶段的矛盾和冲突的解决,对其将来性别特征的形成和对异性的态度及性生活是很重要的。如果这一阶段发生滞留或失败,可能导致将来的许多行为问题,如所谓的“性器官人格”。
在口腔期、肛门期和性器期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人格特征已形成。因此,5岁以前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
4.潜伏期:大约从5岁到12岁
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兴趣转向周围事物和智力活动中,参加学校和团体的活动,与同伴娱乐、运动,发展同性的友谊,满足来自于外界、好奇心和知识满足、娱乐和运动等。此时原始的欲望仿佛处于潜伏状态,在这一阶段,两性之间比较疏远。
5.生殖期:大约从12岁到成年
青春期是生殖期开始的标志,此时个体生理发展趋于成熟。在心理和生理上两性的差异日益显著,发展到成年阶段,主要的满足将来源于两性关系的建立。
(二)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如果父母或照料者给予婴儿良好的照顾和爱抚,婴儿就会对父母产生信任感,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可信的地方。这种对人和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也是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起来的同一性的基础。
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感,体验意志的实现。儿童渴望尝试独立处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许幼儿去做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幼儿的独立探索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自动自主的个性;反之,如果父母过分保护或过分批评指责,就可能使儿童怀疑自己对自我和环境的控制能力,产生一种羞耻感。这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解决,对个人今后对社会组织和社会理想的态度将产生重要影响。
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的圈子,他们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并掌握新的任务。此时父母或教师认可儿童的活动并进行恰当的指导,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获得发展。反之,如果父母嘲笑儿童的探索,或过多干涉,儿童就会对自己的活动产生内疚感。
4.学龄期(6、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这个时期,儿童已经进入学校,开始体会到能力和成功之间的关系。他们追求工作完成时所获得的成就感及由此带来的教师和长辈的认可与赞许。如果儿童在学习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将增强儿童的胜任感,有利于形成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学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遭受漠视,儿童容易形成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往往是以后学业颓废的重要原因。
5.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着忠诚的实现。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职业的选择、性别角色和人生观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个体在这一时期把这些方面很好地整合起来,其所想、所做与他的角色概念相符合,个体便获得了较好的自我同一性。如果不能整合,将会导致角色混乱或同一性延迟,产生同一性危机。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亲密感,体验爱情,避免孤独感。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能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为一体,获得共享的同一性。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个体会变得冷漠,回避人际交往。
7.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实现。繁殖不仅指个人的生殖能力,而主要是指关心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一个人即使没有孩子,只要能关心、教育孩子也可以具有繁殖感;反之,其人格贫乏和停滞,这个人便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
8.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老年人的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八阶段和第一阶段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中学教资笔试 | 【直通车】2024上中学教资笔面直通车 | ¥5980 | 查看详情 |
【无忧班】2024上中学教资笔试无忧协议班 | ¥2480 | 查看详情 | |
【联报班】科一+科二+语/数/英/音联报 | ¥293 | 查看详情 | |
【全程班】中学教资带背全程班 | ¥199 | 查看详情 | |
【单项班】中学教资单项班 | ¥79 | 查看详情 | |
【普通话】普通话考试急速提升班 | ¥9.9 | 查看详情 | |
小学教资 | 【直通车】2024上 小学教资笔面直通车 | ¥5980 | 查看优惠 |
【无忧班】2024上小学教资笔试无忧协议班 | ¥2480 | 查看详情 | |
【全程班】小学教资带背全程班 | ¥199 | 查看详情 | |
【单项班】小学教资单项班 | ¥99 | 查看详情 | |
【普通话】普通话考试急速提升班 | ¥9.9 | 查看详情 |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广告服务 - 代理商区域 - 客服中心 - 在线留言 - 退换货说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 人员招聘 - 网站地图 - 热点关注 - 寓乐优学 - CPS网盟合作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旗下成员公司
Copyright © 2000-2018 koolear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东方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证050421号 京ICP备050676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616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