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正文

小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考点三

2015-12-24 21:40:14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二)教育概述

  1.“教育”的词源

  (1)我国古代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文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甲骨文中“教”与“育”的写法及其意蕴。

  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

  (2)西方

  源于拉丁文“educare”,指“引出”的意思,

  即教育是指引导儿童使之得到完满发展。

  2、教育的概念

  (1)广义的教育,是泛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外在的灌输和自发的感化的总和,它表现为对儿童的抚育和预防外来有害现象的侵害;使儿童与周围世界建立初步的联系;以人与人交往的有力的工具语言武装儿童;向青年一代传授并用某种形式使他们掌握生产经验和生产技能与技巧;向青年一代的头脑中灌输某种思想体系,并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2)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有专业的师资和专门的场地,并且有一套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教育学研究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说明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

  注意: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动物界存在的一些行为看似“教育”,但不是我们所说的教育。

  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教育,教育“与人类社会几乎是同时产生”。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而不是动物界的一种普遍活动。作为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它与动物自发的生存本能和个体活动有着本质区别。

  3、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生物起源论认为,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教育现象就已存在,人类的教育活动根植于人的生物本性;人类出现之后,继承了动物早已形成的教育形式,只不过对这种形式不断改善,使之更加复杂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形式没有本质差异,像老猫教小猫抓老鼠,老虎教虎子捕猎小动物,母鸡教小鸡觅食等与人类教育后代一样,都属于教育现象。

  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学者沛西能等。

  心理起源论:基本观点: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早期和个体幼年时的模仿行为,像孩童出于好奇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和活动就是教育。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等。

  劳动起源论:基本观点: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代表人物:马克思等。

  (2)教育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的教育

  第一,没有阶级性,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受到平等的教育;第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生产劳动服务;第三,教育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第四,教育内容和手段简单,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师和教材主要靠年长一代的言传身教。

  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时期,其特征表现在:第一,有专门教育机构和人员;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统治的手段,劳动人民基本上没有教育和受教育的权利;第三,教育脱离生产;第四,教育和学习方法主要是死记硬背,并对学生实施体罚式管理;第五,官学和私学并行;第六,实施个别施教的组织形式。

  现代社会的教育

  现代社会的教育与以前的教育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第二,教育广泛普及和义务教育年限延长第三,教育形式多样化;第四,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第五,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观念和教师素质等要求现代化;第六,通才教育和全面教育是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目的,要求培养专业面宽、基础知识广阔、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人才。

  现代社会的教育

  现代教育的发展态势:

  第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正由理论走向实践;

  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

  第三,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表现在教育开始普及化、法制化,教育机会均等;

  第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第五,教育普及制度化和教育形式多样化;

  第六,终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和富有感召力;

  第七,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的共同追求。教育现代化一是指教育要尽可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二是指在适应中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等。4、教育的基本要素其关系

  (1)教育的基本要素

  A.教育者

  广义的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态度、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狭义的教育者指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源。

  B.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受教育者的特征:①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目的;②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从而学习兴趣、能力和风格存在差异;③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中所遭遇的问题和困难不同,从而需要的帮助不同;④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管理意识和能力不同,从而学习效率和质量不同。

  C.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教材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讲,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此外教育目的、教育环境也属于教育影响。

  (2)教育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1)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互相独立。由于受到各个方面条件的制约,三个要素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发挥作用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人”的要素,教育影响是教育过程中的“物”的要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位置存在差异,教育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任务不同,教育者以促进受教育者发展为天职,受教育者以发展自己为权利和义务,教育影响作为教育的中介发挥作用。

  2)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互相规定、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去影响受教育者,教育者要有效地进行教学,需要了解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受教育者要有效地学习,同样也需要了解教育者和教育内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影响来实现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共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他们既共同作用于教育内容,又互相进行着双向互动,三者之间交互作用的主要结果是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发展。教育使上述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不同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组合,最终形成了多样的教育形态,担负起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神圣职责。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