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正文

小学教师资格知识与能力热门考点:学生指导一

2015-12-31 19:17:15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第二章 学生指导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考查对于学生指导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发展和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小学生德育和心理辅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能够根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在复习时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材料分析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第一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高频考点提要

  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4.个性心理:需要、动机、兴趣、能力、性格、气质、人格。

  高频考点速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结构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注意是伴随着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的心理状态。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认知过程

  (一)感觉

  1.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通常,感受性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

  (1)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是指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2)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

  两个同类的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的差异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差异。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又称最小可觉差。在感觉上,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3.感觉的特性

  感觉的特性指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象三种特性;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补偿和联觉两种特性。

  (1)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现象。如人们从阳光照射的室外走入电影院,或在夜晚由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都发生暗适应现象。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如当从电影院出来时,开始觉得光线耀眼,但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状态。

  (2)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①同时对比

  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同时对比。

  如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了(即马赫带现象),这是明度的对比;又如,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彩色对比现象。

  ②继时对比

  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继时对比。如吃完苦药以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了;从冷水里出来再到稍热一点的水里觉得热水更热了。

  (3)感觉后象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也叫做感觉后效。例如电灯灭了,你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这就是视觉的后象;声音停止以后,你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这是听觉的后象。

  (4)感觉的相互补偿

  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如盲人失去视觉后,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灵敏。

  (5)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如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听节奏鲜明的音乐的时候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这些现象都叫做联觉。

  (二)知觉

  1.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知觉是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并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的,但对它的知觉却会有差别。

  2.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的不同,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空间特征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2)时问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时间知觉有两种:一种知觉是现在是什么季节、几号、几点;第二种知觉是现在时刻与过去某一时刻的长短。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3)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包括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知觉和自主运动知觉。真动知觉是指观察者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的实际运动连续刺激视网膜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

  似动知觉是指实际上不动的静止之物,很快地相继刺激视网膜所产生的物体在运动的知觉。我们看电影、电视时,所看到的其中的物体运动并不真实存在,而是许多相似画面的连续呈现。

  诱动知觉是指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其他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如坐在运动的车里看路边的建筑物和树木。

  自主运动知觉是指缺乏外在参照物的情况下,把静止的对象视为运动的一种幻觉。如在暗室内注视静止的光点,过一会儿就会感到光点在游动。此外,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幻觉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物的情况下出现的虚幻知觉。

  3.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2)知觉的理解性

  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觉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过程.

  (3)知觉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4)知觉的恒常性

  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

  (三)注意

  1.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它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密切联系,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2.注意的分类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1)无意注意

  ①无意注意的概念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②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第一,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

  第二,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积极的情感态度,个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人的心境、主观期待。

  (2)有意注意

  ①有意注意的概念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这种注意显示了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②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

  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包括: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发挥意志努力与干扰和困难作斗争;培养对事物的间接兴趣;保持稳定的情绪;建立稳定的工作习惯;智力活动与外部活动的结合。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注意。这种注意既不同于一般的无意注意,即它仍然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又不同于一般的有意注意,即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或不需要明显的意志努力)。这种注意兼有两种注意的部分特点,是一种高级状态的注意,它是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