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正文

快速掌握考核精要中学教育心理学:技能二

2016-01-24 23:08:07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二、操作技能的培训

  (一)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讲解可以是口头形式、或借助文字模型、草图等进行。

  示范是教师直接以动作方式演示,学生通过观察示范动作获得相应技能。

  (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1.练习方式

  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可分为整体练习与局部练习;根据练习时间分配不同可分为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根据练习途径不同可分为模拟练习、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

  2.练习的量

  3.练习曲线

  练习曲线指在连续多次的练习过程中所发生的动作效率变化的图解。

  4.高原现象

  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止现象。

  (三)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1.反馈的方式;

  2.反馈的内容;

  3.反馈的频率。

  (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

  一、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探讨

  (一)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论

  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他认为,心智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心智动作构成的,心智动作是通过实践动作的“内化”而实现的。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动作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二)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在认知阶段,要了解问题的结构,即起始状态、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从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需要的步骤、算子。对于复杂的问题而言,要了解问题的各个子目标及其达到子目标所需要的算子。在认知技能形成的第二阶段,即联结阶段,学习者应用具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这种转化即程序化的过程。随着对某一技能的不断练习,学习者对解决问题的法则的言语复述逐渐减少,而能够直接再认出某一法则的可适用性。在该阶段,个体逐渐产生一些新的产生式法则,以解决具体的问题。在自动化阶段,个体获得了大量的法则并完善这些法则,操作某一技能所需的认知投入较小,且不易受到干扰。

  二、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拟

  1.创拟确立心智技能的操作原型。

  2.检验修正模型。

  三、心智技能分阶段形成

  1.原型定向;

  2.原型操作;

  3.原型内化。

  四、心智技能的形成特征

  1.对象脱离了支持物;

  2.进程压缩;

  3.应用的高效率。

  五、心智技能的培养

  1.遵循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熟练掌握心智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

  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应用的机会。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