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正文

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考点命题:教学的意义与任务二

2016-01-25 23:50:11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小学教学的任务

  (一)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所以,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只有扎扎实实完成这个教学任务,才能有条件完成其他教学任务,确保培养的人才的质量规格。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成果,是人类历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科学的知识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教学所传授的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及其系统。它是组成一门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揭示了学科研究对象本质及发生变化的规律性,反映了科学文化发展的现代水平。

  技能是指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完成某种实际任务的能力。而基本技能,则是指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如语文和外语的阅读、写作技能,数学的运算技能,理、化、生学科的实验技能等。技能通过多次操作,可以发展成为技巧。

  技巧是指一种技能操作或动作的自动化。有的技能通过一定的练习便可发展为技巧,如读、写、算的技巧,运动技巧和电脑打字技巧。但不是所有的技能都能发展为技巧,包含复杂智力操作的技能,如写提纲、作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无论怎样训练也不能转化为技巧。

  一般来说,知识的掌握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技巧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但不同类别的学科及内容的教学,对三者关系的处理有不同的特点。系统知识含量高的科学文化课的教学,一般都从传授知识人手,引导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技能和技巧。然而,技术性与艺术性很强的音、体、美等课程的教学则不同,多从技能的教学人手,并配合技能的教学讲解相关的知识、要领、诀窍、原理。

  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将贮存在书本或其他的信息载体的物化知识作为学生认识的客体,经过有指导的学习活动,将人类总体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内在知识结构。今天,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加强双基教学,我国也不例外,无论什么时候,进行什么样的改革,都要坚持加强双基教学而不应有所削弱,这样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

  (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所谓智力,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属于能力范畴,亦称智能,是一般的能力。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智力,现代教学日益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

  所谓创造才能,对学生来说,主要是指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智能、灵感与意志去探索、发现、创建和掌握尚未知晓的新的知识或方法的能力。这种创新,对社会来说谈不上是首创,但对学生知识与视野的开拓、思维方法的改进、学习能力的提高,追求真知的热情与意志的激励则富有新意。它是学生个人的求知欲望、进取心和首创精神、意志力与自我实现的决心的综合体现。创造才能是智能发展的高级形态,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教学“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

  只有注意发展性教学,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思维操作,进行推理、证明,去解决创造性作业,才能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人们的智力是先天遗传素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和个人努力三者相互作用的产物,但对小学生来说,教学对他们的智力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面对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才能解决学生的有限学习时间和人类不断积累的巨量知识之间的矛盾?一是要有选择地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二是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体力。所谓体力,主要指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是人体活动时所能付出的力量,包括持久力、适应力和抵抗力,都与身体健康水平有关。

  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体力,特别要注意教学卫生,要求学生在坐、立、阅读、书写和其他学习活动中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护学生的视力,防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使学生有规律、有节奏地学习与生活,保持旺盛的精力,发展健康的体魄。当然,这不只是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任务,也是各科教学的任务。首先必须充分利用体育课的教学,向学生系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次,还要通过其他各科教学促进学生机体的正常发育与成长。

  (四)培养小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态度。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必须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小学生的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正处在急速发展和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教学始终具有教育性。学生在教学中进行的学习和交往,是他们生活中认识世界和进行社会交往的组成部分。他们在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联系实际过程中,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他们在班级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将依据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来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都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提供了坚实基础。

  教学在强调共性的同时,要关注小学生的个性。个性是指个体在发展和创造过程中所形成的个人的精神文化特性。广义的个性是指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和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生来具有与后天习得的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性的稳定特点的综合。它通过需要、兴趣、智力、能力、气质、性格等反映出来。

  在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能在自己一定的原有经验背景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独具特征的知识与技能结构。这种独具特征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就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现代教学论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协调学生知识、智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追求教学与教育的统一,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此,我们要通过教学,激发每个学生的主体性,不仅使他们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且有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