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9 15:25:39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一、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 前缀“e”有“出”的意思,意为“引出”或“导出”。(四)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可按照下面三种方式分类。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由此可见,教育的基本功能(即个体功能)是影响人的发展,教育的扩展功能是影响社会发展。教育功能经历了从古代教育的政治伦理功能到近代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再到现代教育的社会改造功能的演变。其中,无论中国古代社会还是西方古代社会,对于教育功能的认识均具有浓烈的政治伦理色彩。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功能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二、教育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另外,中国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很多,主要集中在苏联和我国。教育韵劳动起源说的主要内容如下: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把“金钥匙”。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状态的教育存在于原始社会中。在原始社会条件下新生一代的教育,其主要标志是教育极端的原始性和局限性。这时的教育实际上是一些简单的教育活动。教育还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就其内容和作用来说,也是极为有限的,其形式实际上是融合于各种活动之中。总体来说,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教育没有从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分化出来,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中进行的。(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3)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由于没有文字和书籍,教育方法只限于动作示范与观察模仿、口耳相传与耳濡目染。
2.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尽管世界各国奴隶社会的教育都有自己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然而,在一些基本的方面仍表现出共同的特征:(1)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手中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4)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较之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在规模上逐渐扩大,在类型上逐渐增多,在内容上也日益丰富,并且具有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生产仍是手工操作的小生产,生产劳动一者的培养不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因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仍然没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基本上也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
古代东西方的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具体表现如下:(1)教育具有阶级性,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2)教育具有道统性,天道、神道、人道往往合而为一,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3)教育具有等级性,不同阶层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劳动人民的子弟无权接受教育;(4)教育具有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翻与被管制、灌输与被灌输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5)教育具有刻板性,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比较单一,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6)教育具有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即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古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其教育也有着同样悠长的历史。古代印度的教育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分势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按高下依次为:(1)婆罗门即僧侣;(2)刹帝利即武士;(3)吠舍即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4)首陀罗即奴隶或处于奴隶地位的穷人,主要为当地土著。前两种为高级种姓,属特权阶级。公元前9世纪以前,婆罗门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记诵《吠陀》经;僧侣是唯一的教师。
大约4000年前,古埃及就发展成强大的中王国,教育达到鼎盛。史载,古王国末期的埃及已有了宫廷学校。它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中王国以后,宫廷学校已不能满足培养官吏的需要,因而国家开设了职官学校。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文士精通文字,能写善书,执掌治事权限,较受尊重。“学为文士”是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因此许多文士便设立私学,招收生徒,同时也有传授天 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19世纪以前,欧美国家的学校教育多为教会或行会主持,国家并不重视。1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识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随后逐渐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
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1763年作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英国l880年实行5-l0岁儿童的义务教育,1891年完全实行初等免费教育,l9世纪80年代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0%。
③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预学校教育。
④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重视教育立法,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和提供保证。
(2)现代社会教育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近代工业革命兴起,资本主义及其大工业生产代替了原来的工场手工业生产,生产力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生产工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生产劳动17t益紧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机器大工业生产为普通劳动人民提供了入学的机会。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领导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权由劳动人民掌握,教育成为促进全体人民群众发展的工具,是一种全民性的教育。社会主义学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虽然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存在根本性上的差异,但与古代教育相比,在总体上,现代教育呈现 出一些全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在现代社会,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就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这就决定了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在教育目的上既要培养统治和管理人才,又要培养大量的劳动者;在教学内容上增加科学技术教育的分量,提高科学技术教育的地位,使之成为现代教育的中心;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演示、实验、实习等方法。这样,学校教育日益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逐步结合,促使现代教育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增强社会财富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现代教育具有明显的生产性。现代教育的生产性和经济功能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因此被看作是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条件。许多国家都把教育看作是一种生产|生事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许多国家的经验也证明,优先发展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
②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现代社会和现代生产要求每一个劳动者都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技能。现代教育的对象不再是某一阶层的人,而是全体社会成员。随着教育对象的不断扩大,教育日益普及,同时也日趋多样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教育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和领域,形成了一个复杂、庞大、开放的大系统。它既包括制度化的教育,也包括非制度化的教育;既包括基础教育,也包括半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函授教育等。
③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在教学内容上,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内容大大增加;在教育手段上,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
20世纪上半叶,世界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垒,电气化革命在某些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民主化、工业现代化、国家主义成为世界上三股最强大的潮流。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在数量上获得了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特征,平民教育运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展开。第六,教育全球化。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技的迅速发展,国际政治格局的调整,要求教育培养国际通用的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建立国际学校,设立国际课程,旨在培养能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大显身手的人才。
第七,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管理、教学和科研等领域广泛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第八,教育具有科学性。同历史以经验指导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则注重科学指导,由此使得教育科学研究获得重视。
文章来源于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资笔试 | 【直通车】2024上中学教资笔面直通车 | ¥5980 | 查看详情 |
【无忧班】2024上中学教资笔试无忧协议班 | ¥2480 | 查看详情 | |
【联报班】科一+科二+语/数/英/音联报 | ¥293 | 查看详情 | |
【全程班】中学教资带背全程班 | ¥199 | 查看详情 | |
【单项班】中学教资单项班 | ¥79 | 查看详情 | |
【普通话】普通话考试急速提升班 | ¥9.9 | 查看详情 | |
小学教资 | 【直通车】2024上 小学教资笔面直通车 | ¥5980 | 查看优惠 |
【无忧班】2024上小学教资笔试无忧协议班 | ¥2480 | 查看详情 | |
【全程班】小学教资带背全程班 | ¥199 | 查看详情 | |
【单项班】小学教资单项班 | ¥99 | 查看详情 | |
【普通话】普通话考试急速提升班 | ¥9.9 |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