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正文

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考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8-14 16:28: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l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青年期指l4、15岁至l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关键期: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但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①命题之间的关系;②假设一演绎推理;③抽象逻辑思维;④可逆与补偿;⑤思维的灵活性。

  5.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关于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6.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①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②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2~3岁);③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④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⑤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2)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都会影响人格的发展。

  7.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

  (2)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8.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2)智力差异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

  (3)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9.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格的核心。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