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正文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教育学》十八

2016-09-12 18:27: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小学德育概述

  一、什么是德育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近代以来才出现的名词。就西方而言,在18世纪70一80年代,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把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称为道德教育,简称德育。到19世纪中叶,斯宾塞发表《教育论》,把教育明确划分为“智育”、“德育”、“体育”,从此,“德育”逐渐成为教育世界里一个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就我国来看,虽然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构成就是德育,但并无“德育”之名。“德育”一词于20世纪初传人我国。有学者认为,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最早使用“德育”一词①。1912年,蔡元培撰文阐述新教育思想,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在其影响之下,当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要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标志着“德育”一词已成为我国教育界通用的术语①。今天,尽管“德育”这个词耳熟能详,但不同的教育观对德育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说来,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简言之,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的活动。

  德育的实质是育德,德育的“德”是指品德。因此德育即品德教育。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德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活动。它相对于体育、智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词。

  具体说来,德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在特定的时、空内对青少年学生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本章主要讲的是狭义的德育,亦即学校德育。

  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二)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经济、文化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学校德育的历史悠久并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同时,学校德育还具有历史性,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并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学校德育的

  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社会、乃至国家,在学校德育的目标、原理、原则、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均存有一定的稳定性、连续性与相互之间一定程度的共同性。学校德育同时还具有承接历史的继承性与超越地域的全球性特征。

  (三)小学德育

  小学德育是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针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具体说来,小学德育应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并根据儿童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对儿童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与训练,以使其形成初步的政治理想、思想观点与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

  相对于学校德育的其他组成部分(如中学德育、大学德育),小学德育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具体表现为:①小学德育的基础性。基本道德是对个体生活提出的基础性的道德要求,小学德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儿童进行最基础的道德启蒙教育,以形成小学生初步的政治理想、思想观点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小学德育具有基础性。②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就民族国家与社会来讲,德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就个人来讲,小学德育对儿童未来人生的走向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小学德育具有显著的奠基性。

  (四)小学德育的构成

  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指培养学生逐渐形成符合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德所需要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教育。例如,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克己自律、文明礼貌等方面的教育。道德教育要以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为导向,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又要以道德教育为基础。在小学阶段,政治和思想教育应渗透在道德教育中,重点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引导小学生逐步理解与领会社会主义的道德理想与道德行为规范,初步理解人与人之间应具备的道德关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的教育。例如,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立场和态度,拥护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等。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与领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的正确性与必要性,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和立场。

  3.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观点的教育。例如,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的教育,正确的人生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集体观点。同时,对学生还应加强法治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与领会世界、社会与人生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教导学生学会思考,并在教育者的引导之下,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在上述三者之中,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区别,无论是道德教育、政治教育还是思想教育,它们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不可等同,更不可以其中之一而代替其他。政治、思想教育是目标,是方向,它完成的是儿童发展的定向性任务,而道德教育则是基础,是关键,它完成的是教人做“人”的思想与行为上的准备。离开了道德上的准备,政治与思想均将失于空洞,甚至虚伪,进而发展出道德上的双面人格。

  此外,根据社会条件与环境的变化以及小学生的具体情况,教育者常常结合德育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与自我管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但要将其作为学校德育的固定的、系统的研究对象与实施内容还将有待于理论界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