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8 22:56: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徐沛东(1954-):祖籍山东,1970年考入福州军区歌舞团任首席大提琴。197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教授。1979年毕业,同年回福州军区歌舞团任作曲及指挥。1985年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任作曲、指挥。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室主任、副院长等职。国家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现任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1991年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30名候选人之一。
——1992年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和国务院颁奖的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中青年优秀。
——1992、199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词曲作家以最全选票名列榜首。
——1996年获得中国歌坛辉煌二十年作曲成就奖及1996年中国流行歌坛成就奖。
——因在1990年获得特殊荣誉、取得优异成绩,经《中国音乐年鉴》编辑部提名被评为1990年(中国音乐名人),并收入《中国音乐年鉴》1991年(中国音乐名人录)。
——1999年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
——2000年5月在莫斯科获国际德尔菲大赛评委。
——2001年评为在中国文联万里采风活动中荣获采风贡献奖。
——2002年4月26日荣获意大利岸国际学院第三届国际奖第三千年授予徐沛东。
他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其中有歌剧《将军情》、舞剧《枣花》、电影《摇滚青年》、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三部曲,《风雨丽人》、《东周列国》、《和平年代》、《雍正王朝》、《走向共和》、《我这一辈子》、《五月槐花香》等60全部音乐作品,并创作大量的美声、民族、通俗及文艺晚会主题曲近千首。出品了近100全盘个人作品专集磁带、CD等。代表作品有:《我热恋的故乡》、《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亚洲雄风》、《不能这样活》、《命运不是辘轳》、《乡音乡情》、《辣妹子》、《红月亮》、《种太阳》、《久别的人》、《爱我中华》、《我像雪花天上来》、《大地飞歌》、《踏歌起舞》、《阳光乐章》、《天地喜洋洋》、《风景这边独好》、《中国永远收获着希望》等。除以上作品均全次获得全国各类比赛的金、银、铜奖外,还有60全首的作品获全国各类大奖。
——歌曲《亚洲雄风》(90年7月)获第“十一届”亚运歌曲传播奖第一名。
——歌曲《我热恋的故乡》(88年7月)荣获第三届“亚洲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歌曲优秀新作品奖。
——舞剧《枣花》获1992年全国舞剧调演优秀音乐奖。
——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的音乐(91年4月)荣获第11届全国电视“飞天”奖最佳音乐奖。
——歌曲《篱笆墙的影子》(93年5月)收入二十一世纪华人音乐作品入选录。
——舞剧《篱笆墙的影子》的音乐,荣获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最佳音乐创作奖。
——电视剧《和平年代》的音乐荣获第十五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音乐奖,同时还荣获第十七届(1996年度)全国电视“飞天奖”优秀音乐奖。
——电视剧《雍正王朝》的音乐荣获第十七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音乐奖,同时还荣获第十九届(1998年度)全国电视“飞天奖”优秀音乐奖。
——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歌曲《得民心者得天下》荣获最佳电视剧主题歌奖。
——儿童歌曲《你我手拉手》及歌曲《英雄》(97年)双双荣获第六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最佳歌曲奖。
——歌曲《中国永远收获着希望》、《中国我属于你》、《中国新闻工作者之歌》(99年)三首同时荣获第七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最佳歌曲奖。
——歌曲《大地飞歌》、《踏歌起舞》(2001年)双双荣获第八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最佳歌曲奖。
——歌曲《今天的你》(2003年)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九届”入选作品选。
——歌曲《爱我中华》(2001年)荣获中国歌曲首届“金钟奖”金奖。
——2003年歌曲《漓江情》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第二届中华民歌大赛中,荣获创作一等奖。
——1992年荣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编曲特别奖。
——歌曲《中国我属于你》(98年)荣获北京市首届文学艺术奖。
全次担任国内各重大文艺演出的音乐总监及比赛的评委工作。代表国家全次参加国际音乐节、流行歌曲比赛的评委工作及文化交流活动。曾出访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罗马尼亚、韩国、日本、埃及、希腊、土耳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新加坡及香港、台湾等地区。为文化部组建并带队92、93、94、95年《中国风》赴香港的演出工作。
社会职务:中国轻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委。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着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电视音乐研究会理事。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名誉会长。北京青联老委员联谊会会长等
教材中的作品:四年级⑧第八课《理想》中的演唱《种太阳》(与王赴戎合作)
27.娄树华(1907-1952):近代古筝家。字荫堂,号权中。河北省玉田县人。他十岁时入小学就读。树华除了学好一般的功课外,对于老师陈松桥的书法、音乐、美术等,也有着强烈的兴趣。他十五岁时,经父亲托人介绍到新集一家布店当学徒。这对树华来说,是无可奈何的,皆因孝悌至性而顺从父命勉为其难了。树华利用业余时间练习书法,拉拉胡琴已取得精神上的慰藉。树华先生18岁(1925年)由父亲包办与大丁庄李春坛之女李珍结婚。不久,因不堪继母虐待而告别了新婚的妻子,离家出走,到了北京,经人介绍在“北京道德学社”尽苦劳维持生活和完成他提高文化素养的愿望。树华先生在道德学社尽义务时,结识了道德学社成员河南遂平魏子猷先生。魏老是河南民间音乐世家,尤其长于河南中州古调“乐中筝”;树华先生经常到魏家欣赏观摩并参与魏家家庭音乐活动,久而久之,便因同道同学关系,专诚求筝艺,师事魏子猷先生门下。树华先生,诚心诚意,毕恭毕敬,亦步亦趋的按照魏先生的传统教学方法研习古筝;先熟读乐谱,再行操缦,每首筝曲,每个指法都是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学到手的,因此树华先生对筝艺基本功和传统音乐艺术修养,全是千锤百炼过得硬的。树华先生对古筝艺术的造诣,历来是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这也是他继承魏师之志,述魏师筝艺的一种动力吧!树华先生在魏老师逝世后,便以筝艺为己任,责无旁贷肩负起宣扬推广中州古筝艺术。30年代中期,经常参与在京音乐界的活动,如定期在电台广播古筝独奏;参加音乐会表演古筝节目等等,这对者对宣扬民族音乐“乐中筝”,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起到积极的推广作用。1935年,树华先生参加了“中国音乐旅行团”赴欧洲的旅行演出,先后到瑞士、奥地利等国,最后绕道苏联莫斯科回国。据当年《沙漠画报》报道,“中国音乐旅行
团”在维也纳这座世界闻名的“音乐之城”成功的表演活动,是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乐中筝”受到了国际上的称赞和推崇,为祖国音乐文化争得了光辉和荣耀。1936年5月20日,树华先生等赴欧洲旅行演出,载誉回国不久,应上海百代公司特邀灌制了“北派”古筝唱片一张,正面《天下大同》,另面《关雎》。乃是树华先生留给人民唯一的珍贵的音响资料,它是中国古筝近代史上重要物证之一。1936年,树华先生再这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都北京,承担起传授古筝艺术的重任以来,使古筝艺术的发展,得以后继有人。树华先生,为了充实教学内容和施教方便,就在河南魏子猷的传谱“中州古调”的基础上,又移植古琴曲、江南丝竹曲等曲目充实了古筝曲的内容,并借鉴的古琴减字谱的指法字母和名称,改造了工尺谱为专用的“古筝指法谱”同时还编定了《古筝练习曲21首》以及用于表演和教学的《古筝曲选集》。虽然限于经济条件,没有刊印谱本行世,但经他的门人的子专业音乐工作者在教学、表演工作中的辗转传述过程中得到继承推广。树华先生在南京为了普及古筝艺术,于1948年秋、冬之际,曾以“中国古筝学会”名义,自编自刻了《筝学讲义》,并开始采用简谱记写筝曲,使中国北方古筝艺术在金陵地区,开辟了新的阵地,成为今天南京古筝发展一个根据。1949年6月,树华先生接受了学生建议,回到北京,参加华北大学学习,同时加入工农民主党;在静待分配工作期间,树华先生因全年来积劳成疾,得了肺结核,不得不回家乡疗养沉疴,终因不治,于1952年5月16日逝世于西迷王会村,终年仅46岁。对中国民族瑰宝“乐中筝”有卓越贡献的奠基人,一代古筝宗师的树华先生,不幸谢世,对古筝艺术事业,是一个不可挽救的损失。但是,他的名作《渔舟唱晚》不仅“响穷彭蠡之浜”,而且响穷五洲六洋各个角落。如果树华先生死而有知的活,亦可以含笑九泉之下了。
树华先生的《渔舟唱晚》,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它是用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者,它是以13弦筝,五均调律定弦和弦柱乐器的特殊结构和性能,充分发挥了古筝的弹按技巧和声韵配合的妙用,诗情画意,切题发挥,了地方风格的框子,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佳作。《渔舟唱晚》创作于1938年——1939年之际。一经问世就开创了筝曲的新纪元。经过50全年表演证明,是一首受到中外音乐界公认的名筝曲。
1983年2月,由南京音协、南京乐社古乐组,举办了“树华先生逝世30周年纪念会”,有全国各地各个流派筝人参加,共同追忆、缅怀树华先生生前发展古筝艺术的丰功伟绩,借以激励后学对古筝艺术事业的繁荣昌盛,群策群力共同并肩前进,让这群声之主,众乐之师的弦柱乐器“乐中筝”,能够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有更为光辉的前程。
教材中的作品:五年级⑨第一课《朝夕》中的筝曲《渔舟唱晚》。
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28.马思聪(1912~1987):中国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他一生从事小提琴演奏、作曲和音乐教育工作。作有《绥远组曲》、《山林之歌》、《祖国大合唱》、《新疆舞曲》、《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等作品。
1912年5月,马思聪出生在广东海丰县海城镇幼石街的书香门第。父亲马育航,清光绪庚子科秀才,曾任海丰小学第一任校长。马育航与同乡陈炯明自发结社反清,陈炯明任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时,马育航任广州市财政局局长,后为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家境殷实,少年的马思聪听风弹琴,随雨吟唱。1923年秋冬,11岁的马思聪随20岁的大哥,西渡来到法国巴黎,住在名曰“半个月亮”的公寓里。两年后,马思聪考上法国巴黎音乐学院预科班。1928年,马思聪以优异成绩,正式考入巴黎国立音乐学院提琴班,成为中国,也是亚洲第一个考入这座高等学府的黄种人。1929年初,国内家境突变,马思聪回国。他先后在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演出,被誉为“音乐神童”。1931年,经当时广东省政府资助安排,马思聪二度赴法留学,第二年归来,任中国第一所现代“私立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结识王慕理,这对以琴为媒的师生之恋,奏响了婚礼进行曲,马思聪时年20岁。其后,马思聪分别在北京和南京任教。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在鲁大铮笔下,1937年的广州,“一面是警报、炸弹和高射炮的三重奏,一面是抗战情绪汹涌澎湃的和声”。当上海“八一三”保卫战志士的热血,倾洒在苏州河畔的时候,马思聪即日谱就“战士们!冲锋啊”的大众歌曲。马思聪在后来的文章里这样说:这时期大部分的抗战歌曲,可以说全是在炸弹爆发下孵化出来的,歌词大全是在书局新出的诗集中找出来的。“音乐穿上武器,吹起号角,便着实参加这大时代的斗争了。” 在这血与火年代的缝隙里,马思聪完成了自己不朽的名作——《思乡曲》。马思聪完成的《绥远组曲》,内分三章:一、史诗;二、思乡曲;三、塞外舞曲。战火纷飞的岁月,《思乡曲》呼唤起广大民众背井离乡的惆怅心境和对故乡亲人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1939年10月,马思聪经过长途跋涉,一家三口来到重庆。在这里,马思聪结识了在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朋友李凌。两人是广东老乡,又都是音乐文化人,彼此亲密无间。李凌从延安来,肩负周恩来交付的任务:要做音乐界上层的统战工作,许全音乐家是主张抗日的,要关心团结他们,人越全越好,要有一些知名的音乐家来关心支持音乐事业才好。李凌开始频繁接触马思聪,关注马思聪的思想和情绪,从音乐艺术直至谈到民族命运。1940年5月,在重庆嘉陵宾馆的晚宴上,马思聪见到周恩来。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相见。“周恩来大步流星地走到马思聪面前,紧紧握住了他的手。”1945年,马思聪和徐迟同在重庆。8月,毛泽东为国共谈判事飞抵此地。9月16日,乔木告诉徐迟:“今天下午3点钟,你和马思聪两人,一起到红岩村去,到时候会有车子来接你的。”毛泽东和周恩来这次对文艺界的接见,谈话主要在毛泽东和马思聪之间进行。马思聪向毛泽东提出普及与提高的问题。毛泽东回应说:既要有普及工作者,也要有写提高作品的作者,鲁迅先生是一个写提高作品的作者,但如果大家都来当鲁迅先生,那也就不好办了。后来徐迟解释,毛泽东希望马思聪这样的大音乐家写一些提高作品,但同时也做一些普及工作。1946年11月,马思聪到上海,与乔冠华、龚澎会面,出席由周恩来主持的上海各界人士座谈会。1947年,马思聪任香港中华音乐学院院长,完成《祖国大合唱》。马思聪使用陕北眉户的民歌曲调,铺就开篇的歌曲,象征着光明从延安来。
1948年夏天,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来到马思聪的住所,用流利的普通话“顺道”拜访马思聪先生。大使直言不讳地说:中国要落在共产党之手了,共产党只要扭秧歌、打腰鼓,不要贝全芬、莫扎特;美国政府盛情邀请马思聪先生到美国大学任教;五线谱是世界语言,希望能在美国听到马先生的琴声。马思聪当场谢绝。当年,马思聪完成《春天大合唱》。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4月,在香港地下党的精心安排下,马思聪和一百全位知名爱国人士,从香港经烟台抵达北平。7月,马思聪被选为全国音协副主席。9月,作为全国文联代表,马思聪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出席天安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马思聪谱就《欢喜组曲》。不久,周恩来约见马思聪,问道:如何在一片废墟上发展新中国的音乐事业?马思聪提出“人才第一”的观点,培养新中国的音乐人才,首先要办学校。周恩来应声说道:正在考虑建立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拟请马思聪先生出任院长。12月18日,马思聪随周恩来出访苏联归来,即被政务院任命为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时年37岁。
1950年,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的儿童歌曲传唱全国,经团中央确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团结起来继承我们的父兄,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亿万中国少年儿童唱着这首歌长大。
1952年,马思聪“隔墙听音”,录取15岁的林耀基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学习。两年后,录取13岁的盛中国进校,并亲自点派两人赴苏联深造。1955年,马思聪赴波兰,担任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评委。中国派出的选手傅聪同行。十全天相处,马思聪给予傅聪“改进意见”。国际比赛众星璀璨,傅聪脱颖而出,夺得最高的“马茹卡舞曲奖”。1958年,马思聪任柴可夫斯基钢琴和小提琴国际比赛评委,携弟子刘诗昆到莫斯科。赛前,马思聪对刘诗昆说:手指触键要更短促、更有力,“锤子击钟后不立刻离开就把音捂死了,音会发闷”。在比赛中,刘诗昆获得第二名。
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7年1月马思聪携带着他那把至爱的小提琴,与妻子、子女偷渡到香港。后到美国定居。在《思乡曲》完成了整整30年之后,马思聪也成为了思乡之人。1984年10月,中央音乐学院向公安部、文化部提交了三份报告:《关于对我院原院长马思聪先生落实政策问题的请示报告》、《对马思聪“叛国投敌”案的平反结论意见》和《关于给马思聪先生彻底平反的决定》。当年11月,当年的学生会主席,时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吴祖强,到美国拜访老院长。这是马思聪在离开祖国18年后见到的,第一位以官方身份前来拜访的大陆来人。80年代初,马思聪将维吾尔情诗《热碧亚——赛丁》改编为歌剧,起名为《冰山下的恋歌》。几乎同时,马思聪的芭蕾舞剧《晚霞》完稿。1987年3月,马思聪感冒住院,转为肺炎并引发心脏病。5月20日,手术失败,在美国费城宾州医院冰冷的手术床上,中国一代音乐巨子马思聪,与世长辞。终年76岁。
教材中的作品:五年级⑨第五课《故乡》中的小提琴曲《思乡曲》。
用小提琴奏出的哀婉缠绵、如诉如泣的旋律带着浓重的思乡愁情扑面袭来,远离家乡的人们那种“冷冷清清、寻寻觅觅”,欲回家乡而又不能的情境似呈眼前。这就是我国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所作的《思乡曲》。该曲是马思聪创作于1937年的管弦乐曲《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后被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常被小提琴演奏者选为表演曲目。
29.郑路(1933—):作曲家,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宣传队员、文工团员。1952年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任单簧管演奏演员,现任该团创作室副主任。三十全年来共编创中外乐曲近300首。代表作有器乐曲《民歌主题组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漓江音画》、《草原车队》等。其中《民歌主题组曲》在1964年全军军乐汇演中获优秀作品奖,《北京喜讯到边寨》在文化部举办的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中获创作一等奖。
马洪业(1927—):北京人,自幼喜爱音乐。1948年参加部队宣传队,任演奏员,并参加业余创作组,搞音乐创作。转业后,于1945年先后在东北人民广播电台管弦乐队、上海广播乐团、中央广播乐团担任单簧管演奏员。全年来不断进行业余创作,作品除与郑路合作的《北京喜讯到边寨》外,还有小型管弦乐曲《愉快的劳动》、《春晓》、《圆舞曲》等。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全国各族人民欢欣鼓舞、欣喜若狂地庆祝这伟大的胜利。作者郑路,以切身的体会和满腔的热情,创作了管乐合奏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后与马洪业共同改编为管弦乐合奏曲。乐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边寨时,万民欢腾、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北京喜讯到边寨》是首热情奔放的舞曲。音乐表现手段简朴:主题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曲调新颖,节奏明快,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舞蹈性的伴奏贯穿始终,使得欢乐的情绪表现得十分强烈和集中;配器手法简练生动,调性和力度的全变,使乐曲富有色彩和对比;乐曲采用了主题并置的写法,各主题的风格既统一,又各有情趣;由于乐曲的音乐形象鲜明,情景交融,通俗易懂,因此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教材中的作品:五年级⑩第二课《欢乐的村寨》中的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资笔试 | 【直通车】2024上中学教资笔面直通车 | ¥5980 | 查看详情 |
【无忧班】2024上中学教资笔试无忧协议班 | ¥2480 | 查看详情 | |
【联报班】科一+科二+语/数/英/音联报 | ¥293 | 查看详情 | |
【全程班】中学教资带背全程班 | ¥199 | 查看详情 | |
【单项班】中学教资单项班 | ¥79 | 查看详情 | |
【普通话】普通话考试急速提升班 | ¥9.9 | 查看详情 | |
小学教资 | 【直通车】2024上 小学教资笔面直通车 | ¥5980 | 查看优惠 |
【无忧班】2024上小学教资笔试无忧协议班 | ¥2480 | 查看详情 | |
【全程班】小学教资带背全程班 | ¥199 | 查看详情 | |
【单项班】小学教资单项班 | ¥99 | 查看详情 | |
【普通话】普通话考试急速提升班 | ¥9.9 |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