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正文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教育与社会发展(1)

2017-02-11 13:00: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教育与社会发展

  社会是以共同物质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体。

  社会的构成要素有三个方面:自然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研究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问题,也就是研究教育与自然环境、人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基本联系或关系。社会各要素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问题,即表现为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对社会各要素所产生的种种作用,即表现为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发展受社会方方面面因素制约,包括三层含义:

  ①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事业的规模与数量;

  ②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及相应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对劳动力的规格、质量有着特定的要求,这就决定着教育的结构、内容以及目标;

  ③社会生产力及其政治经济制度还规定着教育的社会阶幺及,性质、发展方向等。

  唯物辩证论认为:人口因素、地理环境和物质生产方式是影响社会历史进程的三大因素。

  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一定地区、具有一定数量、质量与结构的人的总体。

  人口的基本特征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这些基本特征与教育都是相互影响的。

  命题点1:教育与人口发展的关系

  (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

  (1)一定的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人口数量决定着教育需求的大小,因此也就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人口的增长需然要求扩大教育的规模。

  人口增长率过高使得教育经费和师资质量的平均水平降低;学龄人数增长使得班级人数增加,影响教育质量。人口增长还制约和影响着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略重点的选择。

  (2)教育影响人口的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

  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很多,发展教育是其中之一,而且被认为是长远起作用的手段。一些人口学家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多体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成反比。有人在拉丁美洲做过的有关调查表明:有工作的妇女生育率低于家庭妇女;有专业知识的妇女生育率低于一般农村妇女:受过中等程度教育的妇女的婴儿死亡率低于文盲妇女。在我国的有些调查资料中也反映罔样的倾向。

  (3)教育的发展能起到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

  ,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需然与对劳动力文化要求的提高相关,因此它就刺激了家庭对教育的需要。而家庭教育需求的提高增加了抚养儿童的费用,这就能起到控制生育率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转化的过程已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教育程度的提高,能改变人们传统的“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生育观和家庭观;

  第三,教育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妇女就业的机会,提高了妇女养育儿童的能力。

  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人口质量是指人口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其中身体素质包括遗传素质和健康状况两个方面,是人口质量中的物质要素。文化修养包括人们的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程度和劳动技术水平。道德水平包括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和合乎社会规范的社会品质等。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是人口质量中的精神要素,人口质量是一个表明人口各方面素质综合发展水平的概念。

  人口质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表现为间接和直接两个方面:

  ①直接影响是指人口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②间接的影响指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对象的学校的教育质量。

  反过来,也容易理解,国家的教育水平需然通过个人受教育水平的高低来体现,而个人受教育水平的高低集中反映在人口的素质上,包括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从宏观上讲就是人口的质量。

  另外,从人均国民收入与教育需求的角度也能够体现教育与人口质量的联系。人均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志,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国家和地区人口质量水平,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育需求则以教育投资量来衡量。很多数据表明,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重是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而提高的。换句话说,个人的收入提高了,有了对精神层次的追求,往往希望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会对自己再教育进行投资,因此,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反过来,教育的发展,也会促使人们素质的提高,使得人口质量提高,从而促使科技的发展,促使生产力的提高,最终表现在国民收入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提升。

  我国拥有巨大的人力资源,人12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

  报告”的资料显示,我国15岁以上国民受教育年限仅为7.85年,2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42年,两项平均仍不到初中二年级水平,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相仿,比韩国低近4年。

  我国国民受教育年限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接受高层级教育人口比例过低和初中以下学历人口比例过大。而在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人口所占比例较高。如美国和韩国,25~64岁人口中具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者比例分别占87%和66%。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分别占35%和 23%。相比之下,中国2000年25~64岁人口中受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者只占18%,受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的占82%,受小学及小学以下教育水平者比例高达42%。每百人中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数不足5人。

  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自然结构指人口的年龄、性别等;社会结构指口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等。

  ,人口年龄构成制约各级教育发展规模与进程,影响教育的宏观决策和战略决策。人口的年龄结构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

  第二,人口的社会结构对教育的影响则更为显著。在阶级社会里,人13的阶级构成直接影响着受教育权的分配。

  第三,人口就业结构制约学校教育结构。所谓就业结构是指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就业人员的构成。教育结构指各级各类学校、各种专业教育的构成。近年来,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向服务业转移;向智力劳动转移;从一般技术向高新技术转移。

  第四,人口地域分布制约学校布局。人口的地域分布制约着学校的布局,同时也制约着教育质量。人口地域分布还制约着教育效率,一般来说,人口分布合理的地区,教育相应地比较发达;人口密度稀疏的地区,常常出现学校布局不够合理的情况,进而影响教育经费的充分使用,影响教育效率的提高。

  4.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

  人口流动种类:一是城乡之间的流动;二是国内贫困地区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流动:三是不发达国家与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流动。

  (二)教育对人口的作用

  1.教育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性别、文化、职业、城乡、流动)

  ①教育有助于改变人口的性别结构,保证男女性别比例的自然平衡;

  ②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

  ③教育有助于人口城乡结构的改变。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任务很重,中国至少需要最终从农村中转移出至少5亿以上人口:

  ④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受教育程度与人口迁移成正相关,即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口的迁移倾向越强烈。在农村,从文化程度与劳动力转移的关系上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每百人中有9.2人转移,依次分别是初中每百人8.3人,小学每百人4人,文盲半文盲每百人仅1.5人。教育可使无序流动变为有序流动,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

  2.教育具有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教育在提高人口的质量方面的功能首先表现在对青年一代的培养,其次还表现在对成年人的教育上。

  3.教育控制人口数量(需求+费用,观念)

  教育事业的发展刺激了家庭对教育的需要,而家庭教育需求的提高增加了抚养儿童的费用,这就能起到控制生育率的作用;教育程度的提高,也能改变人们传统的“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和家庭观;教育程度的提高使受过一定程度教育的人更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也增加了育龄妇女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需求,减少了生养子女的时间和精力。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