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正文

教师资格中学科目二重要考点-品德及其心理结构

2017-07-04 21:15: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一、品德与道德、德育、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1.品德。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不仅反映了人的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说品德是单方面的社会规范个体化的过程,是属于个人层面的。而我们常说的一个人有没有道德,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的,因此,道德是属于社会层面的。

  2.德育。按照德育过程的定义:德育过程是以提升受教育者的品德水平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因此,德育其实是一个双边活动。一方面,它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品德的培养,是社会规范个体化;另一方面,它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个体社会化。同时,根据德育的定义:德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即品德)的教育。

  3.思想意识和道德品德是思想品德的简称,因此,德育其实就是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道德认知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它主要是指一个人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能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进而能就行动作出缜密的抉择。比如说,一个人懂得要尊老爱幼、不随地吐痰、过马路要等红绿灯等都是道德认识。也就是“我知道该怎么做”的阶段。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就是说,当人们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之后,就会上升到情感的层面,具有道德情感。比如说,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等。因为有了情感,我们就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道德行为,因此,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动力和催化剂,是“我会这么做”的阶段。

  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是“我一定要这么做”的阶段。(克服困难是道德意志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也是我们在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意志的关键核心)

  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动。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最终是要通过行为来体现的,因此,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行为是“我真的这么做了”阶段。

  三、真题再现

  【2015年上-中学】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今后要按《中学生守则》办事,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做到上课不再迟到了。可是冬天天一冷,王军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又迟到了。所以,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当重点在于提高其( )

  A.道德认识水平 B.道德情感水平

  C.道德意志水平 D.道德行为水平

  【答案】C 王军写了保证书,说明他已经具有了道德认识,至因为还会再犯,是因为他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