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正文

2017教师资格笔试备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3)

2017-10-06 09:43: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专家解析: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题干中的言论正是其环境决定论观点的具体体现。

  2.【答案】B。专家解析: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它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主张通过一系列的由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经验课程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3.【答案】B。专家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学中要遵循每个阶段的特点来进行教育。

  4.【答案】C。专家解析:教育机会均等强调教育要面向一切人,对一切人平等开放。

  5.【答案】C。专家解析:教育行动研究就是实践者为了改进工作质量,将研究者和实践者、研究过程与实践过程结合起来,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自主的反思性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活动。

  6.【答案】B。专家解析:综合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

  7.【答案】A。专家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就是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

  8.【答案】A。专家解析:师生关系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因此二者构成授受关系。

  9.【答案】A。专家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10.【答案】B。专家解析:实践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其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11.【答案】C。专家解析: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李明同学缺乏道德意志,不能很好地克服困难,应培养其道德意志。

  12.【答案】D。专家解析:发散思维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都是从各个方向分析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3.【答案】A。专家解析:前摄抑制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题目中小学生先学会的汉语拼音的发音对后面学习英语字母的发音产生干扰作用,属于前摄抑制。

  14.【答案】B。专家解析:刺激分化指的是能够分辨出相似刺激之间的区别,老师引导学生分辨,所以属于刺激的分化。

  15.【答案】C。专家解析:高等数学对于之前学过的初等数学的影响是逆向迁移,并且这种影响是正向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选择C。

  16.【答案】C。专家解析:二十四节气歌属于记忆术中的缩简和编歌诀,是将识记材料的每条内容简化成一个关键性的字,然后变成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从而将材料与过去经验联系起来。这种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17.【答案】C。专家解析:知道道德规范说明有一定的道德认识,也愿意遵守说明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但却受个人的欲望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主要原因是缺乏道德意志。

  18.【答案】C。专家解析:可逆性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儿童一般都形成了这样的概念:如果所有的人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儿童已经意识到一种同伴间的社会关系,应当相互尊重。准则对他们来说已具有一种保证他们相互行动、互惠的可逆特征。

  19.【答案】B。专家解析:“近朱者赤”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属于迁移。

  20.【答案】D。专家解析: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他的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1.【答案】B。专家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成长阶段。教师关注学生成绩提高是处于关注情境阶段。

  二、辨析题

  22.【专家解析】

  该说法是正确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政治经济制度通过上述四个方面作用.直接决定了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

  23.【专家解析】

  该说法是错误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主要获得的是间接经验。它的主要特点是:把科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组成课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掌握大量的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认识客观世界,继续开拓新的认识领域。

  24.【专家解析】

  该说法是错误的。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老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关注学生的成绩上。处于关注学生阶段的老师,才更多考虑的是学生的个别差异。

  25.【专家解析】

  该说法是错误的。负强化和惩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良好行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不良行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三、简答题

  26.【专家解析】

  (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2)认识的交往性。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特殊的交往活动。

  (3)认识的教育性。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这种认识是发展,在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形成。

  (4)认识的领导性。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5)认识的简捷性。学生通过间接知识认识世界,可以减少探索的实践,避免探索的弯路,能够尽快掌握人类的文化精华.因而是简捷的。

  27.【专家解析】

  (1)认知内驱力。这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2)自我提高内驱力。这是个体因自己对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3)附属内驱力。这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持他人(如家长、教师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本文关键字: 2017教师资格笔试 教育知识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