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正文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资料归纳(2)

2017-11-19 17:48:08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教育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

  第一部分:学校教育环境

  一、校园文化

  (一)亚当斯最早运用 现代实验方法研究教室内沟通

  (二)校风:一个学校社会气氛,也是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中心是学风和教风,关键在领导作风。

  二、课堂内环境

  三、微观环境

  (一)同伴影响(二)花盆效应: (三)教师的期待效应

  第二部分:家庭教育环境——首席教师

  一、家庭教育的功能

  (一)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二)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重要作用;

  (三)家庭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和志趣方面起重要作用;

  (四)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也具独特作用;

  (五)家庭在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等方面,也有着它不可替代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一)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

  (二)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

  (三)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

  (四)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

  (五)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

  三、良好家庭教育的条件

  (一)父母的表率作用;(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三)父母的文化修养;(四)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第三部分:社区教育环境

  一、社区教育的功能

  (一)服务功能;(二)教育功能;(三)宣传功能;(四)经济功能;(五)协调功能;

  第四部分: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意义与方式

  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二)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三)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

  二、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互相访问;通讯联系;召开家长会;在学校中组织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其中,家长会是目前我国学校与家长保持联系的重要手段

  第五章 课程

  第一部分:课程要素、结构与类型

  一、课程的定义

  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二、课程要素

  (一)课程要素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需的经验要素

  (二)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要素:认知经验要素、道德经验要素、审美经验要素和健身经验要素

  三、课程的结构

  (一)工具类学科:语文、数学、外语

  (二)必修课和选修课

  必修课: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

  选修课:为了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

  四、课程的类型

  (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

  (1)学科课程的定义:称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的安排她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年限。

  (2)学科课程的发展:世界最早的分科课程是孔子的“六艺”,西方最早的提出分科课程的是亚里士多德

  2、活动课程

  (1)活动课程的定义: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2)活动课程的代表人物:杜威和克伯屈

  (二)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1、显性课程:

  (1)显性课程的定义:也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2、隐性课程:

  (1)隐性课程的定义: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的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2)隐性课程的功能:(1)陶冶;(2)育美;(3)益智、(4)健体

  3、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关系

  (1)递进关系;(2)转换关系(3)互补关系

  三、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一)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1、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和综合化

  2、强调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

  3、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4、重视个别差异

  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

  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加强对国际化的了解与交流。p235

  (二)我国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A类p236

  1、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2、课程设计和编制结构变化;

  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

  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

  第二部分:课程表现形式——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一、教学计划

  (一)教学计划的定义: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二)教学计划的内容: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二、教学大纲

  (一)教学大纲的定义: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二)教学大纲的内容: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和其他

  三、教材

  (一)教材的构成

  1、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

  (二)教材编写的原则

  1、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

  2、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法要求的统一

  3、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三部分:课程与教学的结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二、教学设计的要素

  (一)教学目标(最先要考虑的要素)(二)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三)教学评价

  三、教学设计的代表人物

  美国学者塞纳用三个隐喻说明课程和教学的关系:p246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