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05:27: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之感知规律
一、强度率
指的是对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感知的清晰。
这里的强度是指相对强度,只有相对强度的刺激才容易引起人们清晰的感知。
例如雷鸣电闪容易感知而蚂蚁行走不容易感知。
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声音要足够洪亮,语速要适中,板书也要清晰,要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得见、看得见。
二、差异率
指的是当感觉的对象与背景在颜色、形态、声音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时,对象就容易被感知;相反,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小,对象就越不容易被感知。
例如“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就是因为黄蝶和菜花的颜色差异不大。“鹤立鸡群”、“万绿丛中一点红”则是二者的差异较大所以容易区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反差。在直观教具的运用方面,挂图、标本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突出重点、层次分明,才能被学生所感知。
三、对比率
指的是凡是两个显著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事物,就容易被清楚的感知。
强调的是对象和对象间的反差。例如大与小、黑与白、高与低、强与弱、香与臭、苦与甜等都能立刻为人们所感知,就是对比律的体现。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具有对比意义的材料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向学生讲解,使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
四、活动率
指的是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易于被人们感知。
强调了动与静的关系。例如,天上的飞机、夜空的流星、动景广告、活动性教具。
五、组合率
指的是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式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观察对象很容易形成整体而为我们清晰地感知。组合率所体现的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例如一节课有45分钟,休息10分钟后又上下一节课。
因此在教材编排时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是应有间隔和停顿。
六、协同率
指的是在观察过程中,有效地发动各种感知器官,分工合作,协同活动,这样可以提高观察的效果。
如果学生能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一个知觉对象,那么从不同感官获得的信息将传递给大脑,从而获得对事物的全面认识。有研究表明,在接受知识方面,看到的比听到的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只靠听觉,一般能记住15%;只靠视觉,一般能记住25%;既看又听,能记住65%。
例如,我国古代许多学者都曾提过学习要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
七、目的率
指的是目的越明确,感知越清晰。人在感知活动中之所以能够从周围的许多事物中优先区分出当前所要感知的对象,是因为知觉具有选择性的缘故。知觉的选择性服从于感知的目的,目的性越强,感知也就越清晰。
例如,如,孩子从小随父母多次去过动物园,但对动物园里的许多动物由于每次去时没有特定的目的,因而对某些动物没有深刻、清晰的印象;而若生物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动物园时,就会更突出其观察的目的,学生对动物园的动物也会有更清晰、深刻的印象。
【总结】
强度律:强调刺激物的大小、颜色、声音等要达到感觉阈限之上
差异律:强调某个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异
对比律:强调两个或几个对象之间的差异
活动率:强调动与静的关系
组合率:强调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信息的组合
协同率:强调各种感官的参与
目的律:强调人的主观目的性
【试题演练】
1.“冰天雪地?的?熊不容易被感知”这种现象体现了( )。
A.差异律 B.对?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答案】A。解析:题?中冰天雪地?的?熊不容易被感知,主要是对象与背景区分不太强烈。体现了差异律。
2.教师在制作、使?直观教具时,要考虑到直观教具的??、颜?、声?等是否能被全班学?清楚地感知。这体现了( )。
A.差异律 B.强度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2.【答案】B。解析:题?中直观教具的??、颜?、声?等是否能被全班学?清楚地感知,这体现了感知对象要达到?定的强度,达到学?的感知范围,让学?清晰的感知到。体现了强度律。
本文关键字: 教师资格证考试
中学教资笔试 | 【直通车】2024上中学教资笔面直通车 | ¥5980 | 查看详情 |
【无忧班】2024上中学教资笔试无忧协议班 | ¥2480 | 查看详情 | |
【联报班】科一+科二+语/数/英/音联报 | ¥293 | 查看详情 | |
【全程班】中学教资带背全程班 | ¥199 | 查看详情 | |
【单项班】中学教资单项班 | ¥79 | 查看详情 | |
【普通话】普通话考试急速提升班 | ¥9.9 | 查看详情 | |
小学教资 | 【直通车】2024上 小学教资笔面直通车 | ¥5980 | 查看优惠 |
【无忧班】2024上小学教资笔试无忧协议班 | ¥2480 | 查看详情 | |
【全程班】小学教资带背全程班 | ¥199 | 查看详情 | |
【单项班】小学教资单项班 | ¥99 | 查看详情 | |
【普通话】普通话考试急速提升班 | ¥9.9 |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