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正文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常考点:学校教育制度形式的发展

2021-04-09 07:51: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教育制度这一章在全国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中占有一定的分值,主要以客观题和简答题的方式考查。因此,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这一知识点,考生以单选和简答题的方式备考,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识记。

  一、教育制度的概述

  要理解学制在形式上的发展,首先,要理解学制的概念。

  学制存在广义与狭义的区别:

  1.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2.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是指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的衔接关系。简称为学制。

  通过理解学制的概念,可以理解学制是用来规定和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与衔接关系等,因此学制是伴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在原始社会就有教育,而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现代意义学校产生近代社会。学校产生之前的学制形式如何,学校产生之后学制的形式如何?

  二、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伴随这学校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制度化阶段、制度化阶段、非制度化阶段。

  前制度化阶段是指从人类早期的原始教育到出现定性的形式教育,即教育实体出现。那么什么是教育实体?教育实体的形成具有以下的特点: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由以上因素结合所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也就是说前制度阶段就是从原始教育到出现正式学校教育为止。

  制度化阶段指的是正规教育,是指由层次结构、有年龄划分的教育制度,例如我国当前的学制就规定年满六周岁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以考试的方式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规定了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之间的衔接关系。包括各级各类的学校。

  我们要记得的是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而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

  非制度化阶段,我们可以把“非”理解为“超越”,超越制度的束缚,来满足学习的需要,比如小明初中没有毕业也可以学习大学的课程,即非制度化阶段倡导:“教育不应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三、练一练

  1.请简述教育实体的特点。

  答:教育实体的形成具有以下的特点: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由以上因素结合所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本文关键字: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