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 综合素质 > 正文

2023上半年小学综合素质常考点: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

2023-02-08 15:30:42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即将到来,为了帮助大家能够更好的进行冲刺复习,我们为大家整理了“2023上半年小学综合素质常考点: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希望能给备考小学教资的同学带来帮助。

  2023上半年小学综合素质常考点: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

  1.隋朝时期——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为改变九品中正制的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后世不断完善。

  2.唐朝时期——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唐朝的帝王对科举制进行了完善。唐太宗时期,增加考试科目,科目包含50多种,大大增加了考试的科目,但后期常考的主要是明经和进士两科;武则天时期,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形成了完备的选士制度。

  3.宋朝时期——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

  把帖经、墨义和诗赋等考试都取消,改为以经义(解释经书)、论(对时局评论)、策(提出解决时弊的办法)作为考试内容。主要特点为:科举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取士正途;考试规模扩大,录取人数增加;考试内容改革,专用《三经新义》,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考试周期改三年一试;建立新制,通过锁院制、别头试、糊名制、誊录制等措施防止考试作弊。

  4.元朝时期——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中落

  科举不再分科,专以进士科取士;规定从“四书”出题,以《四书章句集注》为答题标准,成为明清两代八股文的基础。

  5.明朝时期——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

  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进学校就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地方考试。考期在秋季八月,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录取分三甲,均赐进士出身。其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考中进士则称金榜题名。

  乡试的解元,会试的会元,殿试的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三元及第”,又称“连中三元”。

  6.清朝时期——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衰落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从五经中选择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

  在百日维新时期,光绪帝废除八股,催立经济特科,设专门学科,宣布以“实学实政”取士,而百日维新失败后又重新恢复八股取士,罢经济特科。

  清末新政时期,改革科举内容,递减科举中额,直至废除科举制。

  科举制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发展,但同时它的出现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人士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社会的统治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和社会的稳定,成为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稳定的制度保障之一。

  以上是新东方在线为大家整理的“2023上半年小学综合素质常考点: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相关资料,更多资料请关注新东方在线教师资格考试频道,最后预祝大家都能考出优异的成绩。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