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 模拟试题 > 正文

2015上半年江西中学教师资格心理学押题及答案(1)

2015-09-02 15:47:04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桑代克自1896年起,开始从事于动物的学习研究,并依据研究的材料,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由此确立。

  2.B【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研究得最多、时间最长的部分。

  3.B【解析】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4.C【解析】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D【解析】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期,埃里克森认为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建立或发展自我同一感。

  6.A【解析】心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认知能力属于心理属性方面的内容。

  7.A【解析】根据对松散群体的概念,选A。

  8.D【解析】略。

  9.A【解析】操作条件反射是斯金纳提出的。

  10.C【解析】题干中提到的是推测与假设训练,是训练创造性的一种方法。

  11.D【解析】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12.D【解析】这种情况属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类型。

  13.D【解析】智力的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种族差异等,水平差异属于个体差异。

  14.D【解析】根据学习的特征:表现为行为的变化;引起的变化相对持久;反复经验引起,可判断只有D项符合。

  15.C【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智慧技能的学习即学习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

  16.B【解析】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

  17.A【解析】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是内部动机,学习兴趣属于内在的需要。

  18.C【解析】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闻一知十”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19.A【解析】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题干中提到的方法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0.A【解析】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21.B【解析】群体对个体活动起到的促退作用称之为社会惰化,“三个和尚没水喝”是其影响表现。

  22.D【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

  23.D【解析】技能的学习要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24.A【解析】有研究认为人的学习83%通过视觉。

  25.A【解析】目标明确,个体按一定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26.A【解析】由态度认知的定义可知A项正确。

  27.D【解析】心理困扰、障碍与心理疾病是习惯上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论法。

  28.B【解析】领会指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它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29.D【解析】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30.A【解析】可用排除法排除其他三个选项。

  二、多项选择题

  1.CDE【解析】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校风、社会文化背景等。

  2.ABC【解析】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性别、年龄、种族等的差异。智商分数与同龄团体的差异属于个体差异。

  3.ABDE【解析】学生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以及修养道德品质和促进人格的发展。

  4.ADE【解析】动机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5.ACE【解析】教学内容结构化要体现事物的上下、并列、交叉等关系。

  6.ABCD【解析】略。

  7.ABC【解析】创造性思维有三个主要特征:独创性、流畅性和变通性。

  8.BCD【解析】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的道德情感是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

  9.ABD【解析】评定量表、项目考核表、轶事记录是观察法常用的记录方式。

  10.ABCD【解析】做好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有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和整体性发展原则。

  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略。

  2.×【解析】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3.√【解析】略。

  4.√【解析】略。

  5.√【解析】略。

  6.×【解析】这是斯金纳的观点,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7.×【解析】品德的形成具有后天性,人的品德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他自身中产生和发展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8.×【解析】题干为合作学习的定义。

  9.×【解析】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

  10.×【解析】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1.×【解析】20世纪20年代后,西方教育心理学主要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预测的研究成果,从而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12.×【解析】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3.×【解析】人类的学习与学生的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

  14.√【解析】略。

  15.×【解析】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四、情境分析题

  (一)1.B 2.ABCD

  (二)1.B 2.AB


本文关键字: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