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7 21:40:41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二)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指信息经处理编写后,由信源(信息输出者)迅速通过信息载体和信道,及时传递给信宿(信息接收者),即信息输出。当信源输出的信息作用于信宿。产生的结果又作为新的信息被输送回来,即信息反馈。
信息传递的方式有:
1.口头传递。如开会、面谈等方式,具有简单、快捷的优点。开会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传递信息;面谈则适合传递紧急或机密的信息,或需要当面解释的信息,适用于小范围内的信息传递。
2.书面传递。如邮寄、专递等方式。邮寄又分邮政部门信函投送和机要交通部门专递两种。前者适合于普通信息传递。后者适用于机密信息的传递;专人递送主要用于近距离的、绝密或紧急的信息传递.需有必要的登记和签收手续,还要特别注意传递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3.电信传递。如电话、传真、电报、网络等方式。电话速度快,时效性强,适用于特别紧急的信息传递:传真的特点是速度快,保持原样,准确无误,但保密性不强。电报尤其是密码电报的保密程度极高,但信息内容不宜过长.否则对保密和传递效率都有影响。网络传递是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可以集信息的收集、传递、应用于一体,但目前保密性还不能做到最好,故不能用于传递绝密信息。
(三)信息存储
信息存储即建立信息库,是指将有参考价值的各种信息采用相应的方法和载体存储起来,以备使用。信息存储有利于集中管理信息资料,有利于开发高层次的管理信息,有利于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1.信息存储的程序
(1)登记。是为建立存入的信息资料而做的完整记录。登记可分为总括登记和个别登记两种。总括登记一般只登记藏入册数、种类及总额等,反映一个信息库内所藏入信息资料的全貌。个别登记是对每一类、每一份、每一册信息资料的详细记录,以便掌握各类信息资料全貌的具体情况。登记的作用是掌握藏入信息资料的变化情况.发现漏缺,以便补充配套。
(2)编码。是将一种信息形式转换成另一种信息形式的过程。信息工作中,通常把文字信息转换成字母或数字信息。编码是实现信息转换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实现计算机处理的桥梁。信息资料的编码过程一般是:分析编码的信息资料选择最佳的编码方法确定数码的位数。在信息工作实践中,信息资料的编码方法有多种,运用最广泛的是分类流水编码法。
(3)排列。科学的存放排列对信息资料的查找利用尤为重要。通常的排列方法有三种:一是按来源部门排列,即按信息资料的来源地区和部门(结合时间顺序)依次排列。其优点是便于查找信息源,但需要较大的存放空间。二是按内容排列.即将信息资料按内容分类后依次排列,便于查找利用。三是按形式排列,便于做到存放整齐:如果按信息资料的载体形式来存放,又便于按不同载体的特性来妥善保管。
2.信息存储的方式
(1)从技术方式上说,有五种:一是文字纸张存储技术。这种传统的存储技术所占空间大,需要人员多,查找和使用都很不方便.而且纸张又易发霉损坏,因此,这种存储技术已越来越不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二是缩微存储技术,即用光电摄录装置把以纸张为信息载体的各种文献资料进行高密度缩小化制成缩微品的技术。三是声像存储技术。即将信息通过录音或录像记录存储,它包括“声”、“像”两部分。四是光盘移动硬盘存储技术,有较大的存储容量。五是电子计算机存储技术,即用计算机的内外存储器存储信息的技术。
(2)从存储手段上说.有两种。一是手工存储,是指以文字卡片或书本为载体的、完全靠手工操作的存储。它需要有一定的设备.包括卡片柜、存储库房以及空调、消防器材、去湿机、自动测温测湿仪、清扫机、吸尘器和防盗报警装置等一系列辅助设备。手工信息的存储要按一定的方法、系统依次排架,排架有分类排架和形式排架两种。分类排架是按信息分类来排列信息的方法。形式排架是按照信息外部特征顺序排列信息的方法,其中又有登记号排架法和固定排架法两种。二是计算机存储。它需要建立清洁明亮、高大宽敞、温度恒定、防火防盗、防晒防潮的计算机房和信息库房,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购置不同功能和应用特点的计算机以及大量的用于存储信息的磁盘和移动硬盘。
3.信息存储的要求
(1)存储的信息要有价值。要存储已做处理的、对机关单位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长效作用的有价值的信息。
(2)存储信息要方便利用。存储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便利用的关键是便于检索,这就要求信息存储按信息检索的要求进行。要满足集中化、有序化、科学化和实用性的要求。
(3)存储信息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全息摄影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存储信息的密度大大增加.可以极大地节省存储空间,有效地存储信息,也有利于实现信息存储的集中化和高速化。因此应尽可能利用现代化的存储手段,实现信息存储的现代化。
四、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教育测量是对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以及教育措施上许多问题的数量化测定。测量要具备单位、参照点、量表。教育测量中所使用的量表多以文字试题的形式出现,也有以图形、符号、操作要求形式出现的。
(一)基本概念
1.教育测量
教育测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教育测量泛指运用测量手段对教育活动所进行的量的测定。它涉及的范围很广。凡是需要并能够测量的与教育有关的活动均在研究之列,如教育投入、教育过程各要素、教育的效果等。从狭义上讲,教育测量专指按一定规则对学生的知识、智能、个性发展、思想品德等所进行的量的测定。通常所提及的多是狭义上的教育测量。
2.教学评价
教育评价是按照一定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育活动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包括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诸如学校、教师的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模式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业成就、一般智能发展、个性发展、思想品德状况等评价。
3.测验及其种类
测验是指对通过一定的仪器和试题所引起的受测者的行为样本进行测量的系统程序。教育测量的对象和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测验作为教育测量的主要工具,种类也很繁多,可按不同标准加以分类。按测验的功用分类:(1)学绩测验;(2)能力测验;(3)人格测验。
按测验的目的分类:(1)诊断性测验;(2)形成性测验;(3)终结性测验。
按解释分数和方法分类:(1)常模参照测验
指参照被测群体的实际水平解释分数的测验叫做常模参照测验。群体的平均分数一般可以反映
群体的水平。称为常模。以常模为参照点,将被测个人的成绩与常模比较,并把比较结果所反映出来的差异数量化。作为导出分数。参照常模解释分数,便于比较和选拔工作的进行,它属于相对评价的范畴。例如.在升学考试中,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的分数转换就是参照常模得出的。
(2)目标参照测验
参照被测达到目标的程度来解释分数的测验,叫做目标参照测验,也称作标准参照测验。通过与特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了解被测的达标程度,这是一种绝对评价方法。例如,毕业考试就是以某一学段的教育目标为标准,衡量学生的达标情况而进行的。
4.测量的要素测量的三要素:
①参照点。分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教育测量所应用的参照点都是相对零点。
②统一的单位。
③量具(测量工具)。教育测量常用的工具是试卷,而试卷由测题构成,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命题的研究。提高试题的质量,这样才能保证测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数据整理
在教育测量中,通过各种测验获得大量分数,这些杂乱无章的分数有三个问题:一是看不清它们的分布形态,二是不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三是每个分数表达的意义含混模糊。因此,需要对零乱分散的分数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在此基础上作出解释和评价。
1.分数整理。
(1)顺序排列表顺序排列是简单的整理分数的方法。它是将所有个体的成绩,按高低顺序排列,并且列于表中,称作顺序排列表。这种方法简明清晰,一眼便能看到最高分数和最低分数,而且可以大致了解个体成绩在总体中的位置。
(2)频数分布表
频数分布表是一种反映数据分布情况的统计表。所谓频数是指一群数据在各个数值(或区问)上所出现的数据的个数,也称为次数。每一个频数除以数据的总个数称为频率,或称相对次数。
(3)频数直方图
由频数分布表可以制作频数直方图。方法是:以分数为横轴,频数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横轴上标出各组分数的组中值,频数值等距标在纵轴上;然后以组中值为底边中点,组距为底边,组频数为高作出各矩形.即得频数直方图。
(三)统计数据
1.算术平均数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总频数所得的商称为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2.方差
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方差。又叫均方差或变异数。用符号或表示。
3.标准差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称为标准差。
4.差异系数
标准差较准确地反映了一组分数的离散程度,它与原数据的单位相同,是一种绝对差异量数。在进行不同组间离散程度比较时,适用于单位相同、平均数相近的情况。如果各组数据单位不同,或虽然单位同但平均数相差甚远时,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这时应使用差异系数。
差异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平均数的百分比,用CV表示。
5.标准分数(z分数)
标准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参照点,标准差为度量单位的分数。它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按照转换的方式和对分布形态的影响效果,可分为两类:
①不改变分布形态的标准分数
该学生处于优秀学生行列,但如果将他置于全国高考最好的省份,如平均分92.26分,标准差24.10分,则z≈0.529,仅能算中等偏上。
其中,为原始分数,X为参照群体的平均分,S为参照群体的标准差,Z为标准分数。这种标准分数又称Z分数。
6.难度
难度是指试卷(题)的难易程度。一般用试卷(题)的得分率或答对率(P)表示,所以难度事实上是容易度。P值在0~1之间,数值越大,说明试卷(题)越容易。
一般情况下,测验的平均难度接近O.50时,分数趋于正态分布,否则分数分布将出现偏态。就整个测验而言,当平均难度为0.5且题目组问的相关为零的情况下,分数呈正态分布,而难度值越小,则题目越难.低分段人数必然较多。难度值越大,题目越容易,分数将大部分集中在高分区。这样,在分数的分布上,就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偏向,前者为正偏态,后者为负偏态。
7.区分度
区分度是试题对不同考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鉴别程度。如果一个题目的测试结果使水平高的考生答对(得高分).而水平低的考生答错(得低分),它的区分能力就很强。题目的区分度反映了试题这种区分能力的高低。一般认为,区分度的数值达到了0.3,便可以接受;达到了0.3以上为好的题目;在0.4以上为优秀题目:低于0.3的题目,区分能力差。
可见.题目区分度的实质是用以鉴定一个题目有效性的指标,它的高低变化对测验的质量具有深刻的影响。与题目的难度相比,人们更关注题目的区分度的高低,并以此作为筛选和修改试题的主要依据。
试题的区分度的计算比较方便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得分率求差法将受测群体按题目得分的高低排列,取高分人数的27%为一组,他们的得分率记作R;低分人数的27%为另一组,他们的得分率记作,用D表示区分度,则该题的区分度为:
(2)得分求差法
将受测群体按题目得分的高低排列,取高分人数的27%为一组,低分人数的27%为另一组,用D表示区分度。用日表示高分组得分总和,用L表示低分组得分总和,用n表示高分组(分组)人数,表示该题的最高得分,表示该题的最低得分,则:
8.信度
信度是衡量测验分数一致性或可靠性的一个指标,即用一个或一组测验对同一被试群体施测多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的程度,以及测验分数所反映被试真实水平(即真分数)的可靠性程度。
(1)分半相关
将全卷中全部试题按题号或分数适当分半.得到两个平行的“子试卷”,计算这两个子试卷考生得分的相关系数,这样求得的是半个试卷的信度,然后再用斯皮尔曼一布郎(Spearman—Brown)公式校正,得到考试的分半信度系数。一般认为分半信度系数在O.90以上比较合适。这个方法比较适合多数为选择题的试卷。
其中,分半信度系数,表示A、B两份试卷得分的积差相关系数其中,第是第i个受测者先后两次测验所得分数,n是受测人数。
应当注意,在应用上式时,分半的两部分测验须满足在平均数、标准差、分布形态、测题问相关、内容、形式和题数都相似的假设条件。
(2)内部一致性信度
通常采用的是克伦巴赫(Cronbach)的α一系数公式,它适用于非选择题(多重记分)较多的试卷。α-系数为试卷信度的最低限,一般认为其值在0.80以上,考试的信度比较好。
其中,是每个测试题目得分的方差,是整份测验总分的方差。
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对高考试题分析与评价时,即用分半相关与仅一系数方法求出试卷信度。
9.效度
效度是测验有效性或准确性的指标。由于效度分析可以针对各种要求和运用各种程序。而在特定的条件下,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效度。因此,一个测验可以具有不同的效度指标。当我们讨论一个测验的效度时,只有界定了它的条件,效度才有确切的意义。
对常模参照测验来说.主要有效标关联效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1)效标关联效度
测验的效标又可称为准则.它是衡量测验效度的参照标准。我们可以用一类标准化测验作为某次测验的效标(如国家级高考、省级各类会考等),用积差相关法计算效度。
(2)内容效度
测验的题目对所要测量的内容具有代表性的程度称作内容效度。它反映测验题目在所要测量的内容范围和教学目标内取样是否充分和确切的问题。主要用于学科成绩测验。内容效度一般不用数量化指标来表示,主要依靠在某种依据的基础上作出逻辑分析。为了提高测验的内容效度。首先要注意界定测验的内容范围.其次要注意系统取样。目前。大多数学科成绩测验的编制者根据教学目标的分类,先拟就测验的蓝图.将各部分内容和教学目标各层次按确定的比重表达出来,然后编制测题。以满足提高内容效度的要求。
(3)结构效度(构造效度)
结构效度是指考试对理论上构造或特质的测量程度。
确定结构效度需三个步骤:建立理论体系(理论结构)并以此出发提出关于某一心理特征的假设;设计和编制测验,并进行实施;用收集证据和逻辑分析的方法来验证与理论假设的相符程度。
由于建立理论和提出假设的困难,操作步骤较为复杂,且没有单一的量化指标来描述有效程度,所以,在一般的考试质量分析中很少采用。
五、设计、制作课件
近几年,多媒体课件在学校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课件是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以计算机、多媒体和通讯技术为支撑,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一)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功能
1.图文声像并茂,优化学习环境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能够更好地构建学生的学习环境,方便学生学习。同时多媒体课件对于教学内容全方位的阐述.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的作用。
2.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所以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
多媒体课件提供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了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且大大地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
4.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路径
超文本是按照人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由于超文本结构信息组织的联想性和非线性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所以便于学生进行联想思维。另外,由于超文本信息结构的动态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点重新组织信息,按照不同的学习路径进行学习。
(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1.教育性原则
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要具有灵活的教学形式;教学对象要有针对性。
2.启发性原则在课件的设计中要注意以启发式教学原则为指导.提高课件的应用价值。主要可以运用兴趣启发、比喻启发和设题启发等方式。
3.科学性原则
课件应该能正确表达学科的知识内容。要求对概念的阐述、观点的论证等都符合科学逻辑,运用正确、可靠、与教材一致的学科术语。
4.艺术性原则
挖掘教学内容内在的亮点.通过美术设计、巧妙地运用动画和字幕将其表现出来;塑造出美观、鲜明、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人机交互界面;要求解说同和背景苷乐悦耳协调,声音处理要和画面造型相辅相成,达到视听同步。
5.技术性原则
通过程序中各种数据结构、程序结构、控制技巧以及运行的可靠性来衡定的。另外,要做到课件的开发环境与运行环境无关。
(三)演示型课件制作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是指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自行设计,在课堂上手控或自动播放的课件。微软公司的PowerPoint是一一个制作幻灯片演示文稿的软件。幻灯片演示文稿由一组幻灯片组成,这些幻灯片包括图表、图形、特殊符号、文本、多媒体视频和音频以及其他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应用非常普及。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公务员综合素质
中学教资笔试 | 【直通车】2024上中学教资笔面直通车 | ¥5980 | 查看详情 |
【无忧班】2024上中学教资笔试无忧协议班 | ¥2480 | 查看详情 | |
【联报班】科一+科二+语/数/英/音联报 | ¥293 | 查看详情 | |
【全程班】中学教资带背全程班 | ¥199 | 查看详情 | |
【单项班】中学教资单项班 | ¥79 | 查看详情 | |
【普通话】普通话考试急速提升班 | ¥9.9 | 查看详情 | |
小学教资 | 【直通车】2024上 小学教资笔面直通车 | ¥5980 | 查看优惠 |
【无忧班】2024上小学教资笔试无忧协议班 | ¥2480 | 查看详情 | |
【全程班】小学教资带背全程班 | ¥199 | 查看详情 | |
【单项班】小学教资单项班 | ¥99 | 查看详情 | |
【普通话】普通话考试急速提升班 | ¥9.9 | 查看详情 |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广告服务 - 代理商区域 - 客服中心 - 在线留言 - 退换货说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 人员招聘 - 网站地图 - 热点关注 - 寓乐优学 - CPS网盟合作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旗下成员公司
Copyright © 2000-2018 koolear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东方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证050421号 京ICP备050676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616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