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 模拟试题 > 正文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模拟试卷(7)

2015-09-30 18:35:58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心理学综合测试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B 5 . A 6.B 7.C 8.B 9.B 10. 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D 3.ACD4.BCE5.ABCD6.ABCDE 7.AD 8.ABCD 9.ABCD 10.BCE

  三、填空题

  1.宣泄技术

  2.思维的抽象逻辑性

  3.心向与定势

  4.内脏感觉

  5.近因效应

  6.问题解决

  7.刺激物本身

  8.意志

  9.行为

  10.人际认

  四、简答题

  1、简述注意的品质。

  答:注意的品质有四点:

  注意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活动对象或活动上,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性。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有主意对象和活动本身的特点。

  注意的范围。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的注意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也叫注意广度。注意的范围与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还和活动任务要求有关。

  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心理活动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注意分配与主体对几种活动的熟练程度或操作的自动化水平有关。

  注意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主动地把注意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的现象叫注意转移。注意转移的快慢依赖于原来注意的紧张度。

  2.简述执行决定中的主要困难及战胜困难的条件。

  答:

  执行决定阶段的主要困难有:

  ① 执行决定过程中,需要行为者付出一定的智力和体力,甚至要忍受行动中带来的痛苦体验。

  ② 执行决定过程中,个体还需要克服许多人格中原有的消极品质,如要刻苦学习就要与懒惰做斗争。

  ③ 执行决定过程中,与行动目标相矛盾的消极动机还可能重新出现,使人对自己的选择产生动摇,甚至会使行动脱离预定的轨道。

  ④ 执行决定过程中,人们还可能产生新的动机、新的目标,会在心理上同原有的行为目标发生冲突,干扰意志行动的执行。

  战胜困难的有效条件有:

  ① 坚定的信念是克服困难的基本条件。

  ② 目标的意义和价值。目标越远大,越有意义和价值,就越能动员人的意志力量去克服困难。

  ③ 对目标完成与否后果的意识。

  3.答:

  i. 自陈量式人格测验。

  1. 以经验建构的量表。

  2. 由因素分析构建的量表。

  ii. 投射测验。

  1. 罗夏墨迹测验。

  2. 主观统测验。

  iii. 情境测验

  1. 情景教育测验。

  2. 情境压力测验。

  iv. 自我概念测验

  1. 形容词列表法。

  2. Q分类法。

  4.

  答:

  (1)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①强烈的交往需要并渴望独立。

  ②采取自主独立的行为倾向,关注自我发展。

  ③趋向关系型交往。

  ④喜欢与异性交往。

  (2)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作用:

  ①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

  ②形成健康人格和健康心理。

  ③发展社会能力。

  五、论述题

  1.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生为中心观”对教学的启示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3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猛烈冲击着当代西方心理学体系。它既不赞成精神分析心理学把人一律当作精神病患者来研究;也不同意行为主义把人当作动物或机器任凭外在环境的左右。因此,很快成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学生为中心观”对教师的要求:要坚持对学生“有限自由”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完全放任自流或过分溺爱是危险的,但独裁喜马拉雅山的教育者或父母压服,控制或过分保护孩子直到他推动了发展自己修改的能力,这种做法也是极其有害的。

  二、 教师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态度和品质:“第一,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人格,给与尊重;第二,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平常表里如一;第三,注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他们的感情和意见;第四深入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三、以学生为中心观要重视发挥学生的潜能

  马斯洛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的潜能,尤其是那种成为一个真正人潜能,教育要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强调向自我实现的需要发展。把学生看作一个有目的的能够选择和塑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而不是看作机械的刺激-反应联结的总和。

  四、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把学生勇于探索、创造等动机看作本质动机,不把学生作为单纯接受文化科学知识的容器:以学生为中心,要使学生懂得怎样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心灵健康是成功的基石,建立和谐统一的个性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从事创造。

  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生为避心与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殊途同归之处。

  2.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教师讲授的内容,难易要适当,让学生既能听懂又要有新意。这是引起学生兴趣、维持对学业注意的关键。在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调要抑扬顿挫,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化难为易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如课文的熟读、同一类题的反复练习活动,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以保持其新颖性。

  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教室的布置要相对稳定。在直观教具的运用中,背景材料必须淡化,出示的时间要适当,切忌过早显示。下半节课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课就暴露在学生眼前。教师的服饰、发型不宜过于耀眼,有的教师换了新装或理了新发型后,往往在上课前先到学生面前“亮亮相”,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减弱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分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妥善处理偶发事件。如天气骤变、学习条件恶化(突然阴雨、停电、室外嘈杂等)、学生病倒或严重违纪事件等,教师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惊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静的情绪与学生一起审慎、迅速地处理好,保持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

  在课间休息时,不宜让学生做激烈的或竞赛性的游戏活动,以防止学生因过度兴奋而不能将注意及时转移到课堂上。

  二、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1.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教师应提出具体的目的、要求、内容及具体方法,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集中注意对完成活动的重要性并懂得如何正确地组织自己的注意,切忌离开教材本身,离开学生的知识经验,用一些空洞抽象的说教来动员学生的注意。

  2.激发学习动机

  要让小学儿童体验到自身学习的成功,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是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批改作业时要尽量挖掘学生优点,评分宜从宽;对于他们的不足之处,要正面引导。如对每次作业应用红笔做出肯定的标志,如用“√”、“优”等;定期展示班级学生的学习成果,对每个学生的进步予以及时的肯定和精神奖励等。当学生看到自己学习被肯定,便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地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更加努力地注意学习活动。

  3.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转移注意而少惰性。教师可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需要集中注意才能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解决。任务既可以结合课程,也可以是纯训练性的,教师可根据要求自行设计问题。如,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或组织抢答题竞赛,以培养他们高度集中的注意能力。又如将不同学科、不同性质的问题交叉随机地呈现,以训练学生注意灵活转移的能力等等。

  三、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高度集中注意要消耗相当的体力和脑力。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必定使人疲惫不堪。在一天的学习活动中,在一节课乃至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融在每一个认识活动中。如,一节课中教学内容安排应有难有易,教学方式应稳中有变,使学生的注意有张有弛。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有机联系,尽量杜绝造成注意涣散的机会,使学生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注意的转换简单地归结为让两种注意按着一定的程式轮番交替地出现。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艺术,它只有一般的规律可循,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仿效。在如何运用两种注意转换规律的问题上同样如此。

  六、案例分析答案

  1、答:(一)原因分析 (3分)

  (1)生活环境。缺乏身边的人温暖,所以一旦最亲的人去世,没有了可以沟通交流和寄托的对象。

  (2)个性.属于心理疾病的易感人群,比较经受不住打击,对挫折的抗受性较低。

  (2)早年创伤,奶奶去世的打击没有得到及时的平复和治疗,在心底淤积成患。

  (3)认知偏差,认为人早晚要死就可以不吃饭,这是错误的认知方式。

  (二)解决方案(4分)

  (1)消除精神紧张因素,改善心理状态。强迫性思维的出现或加重多发生于有精神紧张因素存在或有心理压力,心理矛盾的状态。强迫性思维难以摆脱又加重心理矛盾,导致恶性循环,易出现焦虑情绪或心理上的痛苦。所以在人感受到心理压力加重的时候应特别注意心理卫生。家庭和社会,亲人和老师也应予以重视,尤其对那些心理支持,指导和帮助他们作好心理调适,能阻遏或减轻强迫性症状的出现。

  (2)淡化对强迫性思维的恐惧。对自己的强迫性思维的症状适当谈化,顺其自然,不必介意。或忽视它,或淡化它的存在,不要因为强迫性思维的存在而带来心理矛盾,造成焦虑情绪,不要把强迫性思维的存在看成是多么严重的问题。强迫症是只纸老虎,你怕,它就会凶相毕露,你越怕它就越像只真老虎,你不怕它,它也就是一张纸而已,不怕谈化它就很自然地切断它造成的恶性循环。忽视它,它就失去市场,它就失去兴风作浪的本领。

  (3)转移对强迫思维焦点的注意。实际上也是一种谈化,即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工作、学习和业余兴趣上,尤其是当自己强迫性思维出现时,若能及时去注意别的事情,去从事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转移自己对强迫性思维的注意,也就能避免心理矛盾和痛苦。

  (4)个性和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的锻炼。大量临床资料提示,强迫症更好发于那些个性心理素质较差的个体。表现为意志不强,意识理智对自己的思维活动缺乏有效的控制,也表现为自己心理调适能力薄弱,不容易避免强迫性思维所带来的心理矛盾,无力摆脱强迫性思维及其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克服强迫症关键仍在自己。要磨炼自己的个性,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和心理调适能力,以期从根本上克服强迫症。

  (5)药物帮助。可服氢丙咪嗪等,开始宜小剂量,氯丙咪嗪从25毫克/每日起服,逐渐增量,最高以不超过200毫克(8片)/日(数次分服)为宜。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6)可采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脱敏、厌恶、行为中断……、催眠疗法。森田疗法对强迫症等神经症的治疗效果显著,可在心理医生指导下实施。

  (7)认识和领悟,力图对强迫症模式加以修正。在过去的经历中,深刻挖掘导致强迫症状的事件或原因,回忆重显当时的情境和体验,并联系现实重新加以认识尽力予以修正,如有可能可请心理大夫予以指导,实施精神分析与认识领悟治疗。以自由联想、释梦、催眠等心理学手段。重视过去的(或幼时的)经历,重新加以对待。

  (三)小结

  强迫思维—obsessional thought指以刻板的形式不随意地反复闯入个人脑海的观念、表象或冲动。常令人不快,病人经常徒劳地努力加以抵制。尽管如此,病人仍将其认作是自己的思想。有时则是犹豫不决或无休止地在两种选择之间权衡,伴有不能对琐细但必要的日常小事做决定,包括强迫性思维反刍,它与抑郁的关系特别密切。对于压力状态下的高中生要有针对的在认知行为方面进行指导。

  2、答:(一)原因分析 (3分)

  (1)认知错误聪明和用功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范畴。“聪明”是属于能力(智力)范畴,而“用功”属于意志力范畴。最好的人是聪明而勤奋的

  (2)人格特征——过分严格要求自己和较强的完美主义倾向。主要表现:过分关注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适当,因而表现出死板、墨守成规、缺少灵活与多变性、清规戒律多;做事情务求十全十美、反复检查完成与否,反复思考,总担心自己会出什么差错;极为关注自我形象,过分在乎别人的看法并刻意抑制自己的情绪;缺乏幽默感。内心多具有较强的不安全感,与他人交流时语气较急促且伴有一定的紧张与不安。

  (3)环境因素。父母老师过分的关注形成压力。班级的学习气氛造成了一种压抑氛围,开始无法面对竞争了。

  (二)解决方案(4分)

  (1)消除精神紧张因素,改善当前心理状态。充分运用倾听、关怀、共感等技术帮助其渲泄、倾吐内心的想法,从而起到心灵净化的作用。

  (2)转移对强迫倾向的注意,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缓解引致强迫倾向的精神压力。

  (3)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的锻炼。

  (4)认知矫正。告诉她这些问题的产生和症状背后有极其重要的个人因素以及长期的生活经验的影响。由于人的潜意识里都有尽量追求最大快乐而避免最少痛苦的愿望,所以当人一旦遇到那些会损害我们身心的外在意外刺激时都会产生恐惧与不安,而当这些恐惧与不安引起思维上的长时间持续与支配时,就形成了强迫性思考,并对我们的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5)放松疗法。当压力大时,强迫性思考出现时,意志上不是人为地与之它进行对抗,而是保持情绪自然,以一种新的刺激替代当前的思维活动。

  (三)小结

  强迫症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而愈感到紧张和痛苦。只有让他真正放松对于成绩有个正确的看法,并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考试成绩,就会自然而然的取得好的成绩。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模拟试题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