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 综合素质 > 正文

河南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试: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演变

2015-12-01 17:09:45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起源

  远古时期,只有一些教育活动中粗浅的行为习惯和朦胧意识,这是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萌芽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真正的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才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二、奴隶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

  在道德教育态度上,要求教师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良好品德;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强调教师要进行启发教育,“举一隅而以三隅反”,主张教师要因材施教,对受教育者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在道德修养方法上,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到身教重于青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肯定师德的榜样作用。

  孟子提出“教育必以正”的思想,主张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并严格要求受教育者,坚持高标准;他要求教师本人应以身作则,以身示范,作出表率,“贤者以己昭昭,使人昭昭”,必须正己然后才能正人。

  三、封建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

  “秦统一中国,以吏为师”,对前人的文化教育、道德思想遗产盲目排斥,采取了“焚书坑儒”的粗暴政策。

  西汉思想家、道德学家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唐代大思想家韩愈不仅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南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朱熹,一生讲学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师德理论。朱熹强调应把“修身”、“接物”作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准绳。



本文关键字: 综合素质备考 中学教师资格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