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 综合素质 > 正文

中学综合素质命题考点分析:科学常识

2016-03-19 22:16:07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六)古代地理学成就

  1.约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中国第一部专记水道的著作——《水经》。

  2.北魏郦道元,把实地考察所得和前人著作中的大量有关记载汇集起来,完成了名著《水经注》。它记述的河流水道共计1252条,对每条河流的源流、脉络和所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及其历史事迹,都作了尽量详细的叙述,至今还有参考价值。

  3.西晋时期裴秀撰写的《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

  4.明代徐霞客撰写的《徐霞客游记》,是世界上最早介绍喀斯特地貌的著作。

  (七)古代建筑成就

  1.隋唐时期

  (1)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此时期的中国古代建筑也进入了成熟时期。

  (2)隋朝最著名的桥梁工程是赵县安济桥,又名赵州桥。它是隋代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的一座最古老的石拱桥。

  (3)唐代最著名的中国式塔是大雁塔和小雁塔。

  (4)隋朝著名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大兴城,唐在此基础上修成长安城。

  2.北宋时期

  (1)北宋初年,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史上的建筑著作,对当时的建筑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2)辽代河北蓟县独乐寺和山西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

  3.明清时期

  明朝初年,明成祖令人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北京城。北京城里外有三重,宫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宫城又称紫禁城。北京城的主体建筑都布置在中轴线上,中央官署集中在京城南部,钟楼、鼓楼位于城北。宫城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相配,充分体现出封建皇帝的威严。

  (八)农业、手工业、科技史论著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沈括的《梦溪笔谈》、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都是著名的论著。

  命题点2:新中国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科技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农业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有的项目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960年,我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

  1964年1o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5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结晶蛋白质。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的“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1973年,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1983年,中国第一台亿次电子计算机系统银河计算机研制成功。

  1984年,大亚湾核电站开始动工兴建。1994年2月1日和5月1日,两台机组分别投入商业运行。这是我国引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建设的第一座大型商业用核电站。

  1984年-1995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大批寒武纪动物群化石。

  1988年,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

  20世纪80年代,我国陆续建设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力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1989年,中科院化学所研制丙纶级聚丙烯树脂。在化学纤维5个品种涤纶、锦纶、丙纶、腈纶和维纶中,丙纶是中国自行研究开发成功的。

  1993年10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1997年,长江三峡实现大江截流。

  1999年6月,我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从1999年起,我国“神舟”1号飞船经过了4次无人飞行的试验,并获得成功,揭开了我国航空航天史上的崭新的一页。

  2000年11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台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器人,在国防科技大学首次亮相。类人型机器人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率先在中国取得突破,人类基因组“中国卷”率先绘制完成。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神舟”载人航天飞行第一次成功。这对我国载人航天具有划时代意义。

  2005年10月12日,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6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

  2005年,青藏铁路格尔木一拉萨段全线铺通,于2006年7月1日开通运营。青藏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者按照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任务。

  2009年,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在南极大陆内陆正式建成。

  2009年,中国科学家在辽宁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带羽毛恐龙化石。该化石距今约1.6亿年。

  2010年11月14日,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在美国公布,中国“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以每秒2570万亿次的实测运算速度,成为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这也是中国第一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命题点3:世界科技发展史的主要成就以及代表人物

  世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大体经历过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15世纪)

  15世纪中叶,以恢复古代文化为名义的“文艺复兴运动”首先从意大利开始兴起,很快扩展到整个欧洲,同时它也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实现了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

  它冲破了神学与经院哲学的牢笼,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开创性地提出了“日心说”,标志着近代天文学的兴起。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太阳系行星运动的轨迹是椭圆形的,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进一步证实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

  意大利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利用自制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证明并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并且在物理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170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表《彗星天文学论说》,其首先测定彗星轨道,并预言周期为76年,1759年得到证实,称为哈雷彗星。

  17世纪,近代数学建立、牛顿力学体系创立、近代化学创立等,都体现了这个阶段的特点。

  (二)第二阶段:近代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19世纪末)

  19世纪前期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综合了电和磁的关系,并取得了电磁关系研究的飞跃。分子一原子结构学说的确立、化学元素周期规律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提出、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等,都是各学科发展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前后,主要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信手段的发明。这些技术被迅速地应用于手工业,大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三)第三阶段:飞跃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新技术革命兴起,科技的各个领域都有突破性的进展,整体化、综合化的程度更高,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主要原因是:科学理论出现大突破: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高科技的迫切需求。这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典型代表。

  文章来源于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2016教师考试 2016教师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