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 面试指导 > 正文

中学教师资格面试-音乐教案:音乐与人生

2016-07-10 23:02: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两部音乐作品《草原小姐妹》(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欣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和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对音乐的感悟、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2.通过鉴赏作品《草原放牧》第一主题、《第四乐章》第一主题的曲调,体验不同的情感,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3.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理解音乐是如何通过要素来表达情感的。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音乐与人生》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那故事不仅颂扬了俞伯牙高超的演技,也颂扬了钟子期非凡的审美能力。也许你们不知道列宁他也非常热爱音乐,他曾说过,没有比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了。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什么会对音乐爱之如痴?音乐究竟又能给人的生活带来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好像很难回答。那就让我们走进音乐的殿堂,从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学习音乐要素

  师:我们都知道画家用色彩用线条来表达作品,作家用文字来讲故事。那音乐家们运用的音乐语言又是哪些呢?

  生: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

  师: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中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等。

  师:谁能解释一下什么是节奏呢?生: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

  师:那谁来回答力度和速度又指什么呢?生:力度是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速度是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棒。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两个音乐片段来感受一下音乐的形式要素在音乐表达中的作用。

  (三)作品鉴赏

  (一)《草原放牧》

  1、作品介绍

  教师:《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第一部分。作品是根据蒙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真实故事写成的,表现了她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乐曲的主题具有浓郁的内蒙民间音乐色彩。全曲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草原放牧”是一呈示性段落,它由两个主题组成。

  2、局部欣赏

  “第一主题”

  (1)师:我们先来听第一主题,请大家带着以下几个问题:

  1、主奏乐器是什么?2、乐器的节奏和速度是怎样的?3、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学生:琵琶。节奏轻快,速度是小快板。刻画了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音乐形象。

  (2)师:那这第一主题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用“哒”来模仿一下。

  (模唱)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像马蹄声、像人马儿在草原上奔跑的声音

  (3)师:那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呢?生:欢快活泼的。

  师:那如果把速度放慢呢?我们来唱一唱。(模唱)还能体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吗?

  那可见速度的快慢在音乐情绪的表达中有什么作用呢?

  生:速度快的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慢的比较抒情。

  “第二主题”

  (1)听并思考:与第一主题相比音乐的速度、旋律、节奏上有什么不同呢?音乐的形象特征是怎样的?

  (2)学生:速度缓慢、节奏宽广。

  师:旋律有何不同呢?第一主题旋律是急进的,第二主题旋律起伏大。

  (3)师:第二主题中琵琶大篇幅的运用了轮指和摇指,模仿了哪样蒙古族的特色乐器呢?对,就是马头琴。还模仿了蒙古长调的演唱特点,突现了鲜明的蒙古民族的音乐风格。

  4、整体欣赏

  师:我们完整的欣赏一遍。请同学们听到第一主题举右手,听到第二主题举左手。并思考这首乐曲整体的节奏、旋律、力度和速度是怎样。

  (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简介作品、作者

  (1)师:接下来我要为同学介绍一位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他是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他创作了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等。你们猜到他是谁了吗?是的,他就是柴科夫斯基。

  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而著称,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乐是社会的真实写照。透过他的艺术珍品,人们不难发现他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而且是一位擅长以音乐描绘心理活动的大师,探索着人生的奥秘。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钟爱的一部作品。柴可夫斯基的晚年生活,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社会黑暗、动荡不安,这使他感到苦闷、彷徨、悲观。这部交响曲,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贯彻始终,特别是第四乐章。

  2、局部欣赏

  “第一主题”

  (1)首先我们来欣赏第一主题,听完后告诉我,你们的感觉是如何的呢?

  生:悲伤的、悲壮的

  (2)师:那造成这悲伤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来唱一唱。

  1、划拍唱,速度是怎样的呢?速度缓慢。

  2、划旋律线唱,旋律是如何进行的呢?旋律下行。

  弦乐的音色是怎样的?暗淡的。

  师:下行的悲戚旋律、弦乐器暗淡的音色、缓慢的速度再加上极不稳定的和声,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使这个主题的音乐情绪显得悲壮、激情。这是悲剧性的体验和不可幸免的死亡,其中含有抗议的激情,从而使这个主题增添了巨大而紧张的悲剧性力量。

  “第二主题”

  (1)聆听并思考:跟第一主题的异同。

  (2)师:这一段还是很悲伤吗?为什么没有那么悲伤了呢?速度比第一主题稍快。

  旋律呢?还是一直下行吗?不是了。所以第二主题展示了一段较为明朗的、抒情的旋律。这段旋律好象带有明显的安抚色彩,圆号则用变化了的三连音为其提供节奏背景。

  3、我们来唱一唱力度有何变化?由轻到响再由响到轻。正是这种力度的变化表现出了音乐内部的张力。

  4、整体欣赏。在这强烈的悲剧性意境中,我们还能感受什么?为克服苦难命运、争取美好幸福生活,就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斗争,即或是在死神面前已经不存在任何幻想了,但对生活中经历过、感受过的一切,依然心存感激。第四乐章,也还是可以使人感到肯定生活的意志和力量。

  (四)拓展探究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音乐与我》的散文。

  2、深入了解柴可夫斯基,知晓他的代表作2-3部。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运用音乐要素欣赏分析作品,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分析一首音乐作品。音乐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人类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用音乐的认知方式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希望同学们能用音乐丰富自己的生活,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面试指导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