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 面试指导 > 正文

教资高中数学说课教案: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2016-08-13 16:44: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初步认识圆锥曲线是从椭圆开始的,双曲线的学习是对其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如果双曲线研究的透彻、清楚,那么抛物线的学习就会顺理成章。所以说本节课的作用就是纵向承接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的研究,横向为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掌握了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也曾经尝试过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所以说从知识和学习方式上来说学生已具备了自行探索和推导方程的基础。另外,高二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表现自己,不喜欢被动地接受别人现成的观点,但同时也缺乏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我希望学生能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并能独立推导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挖掘与探究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类比及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交流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

  4. 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难点是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5、 教材处理:

  我对教学内容作了一点调整:教材中是借用细绳画出的双曲线图形,而我改用几何画板画出双曲线图形。因为相比之下,几何画板更为形象直观。通过几何画板,学生不仅可看到双曲线形成的过程,而且较易看出椭圆与双曲线形成的联系和区别。

  二、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与椭圆很类似,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学习椭圆的经验, 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了“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重点突出以下两点:

  (1) 以类比思维作为教学的主线

  (2) 以自主探究作为学生的学习方法

  2、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在用几何画板画双曲线。但不是单纯用动画演示给学生看,而是用动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与设计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 知识引入---- 知识回顾、观察动画、概括定义

  在课的开始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回顾:

  (1) 椭圆的第一定义是什么?定义中哪些字非常关键?

  (2) 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

  (3) 如何判断焦点位置?a、b、c是何种关系?(片)

  通过回顾,既检测了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又为下面双曲线的学习做好铺垫。之后,

  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一种新的曲线。

  距离变大,动画生成一种新的曲线,学生易看出该曲线为双曲线。

  双曲线的定义其实就是动点所满足的关系,那么双曲线的定义是什么?也就是动点所满足的关系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让学生进行探究。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难点:一是距离的运算关系的得出;二是运算关系的简化。

  在探究中,学生类比椭圆会想到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差为定值,会认为这个定值必是正值,而忽视了距离差为负值的情况,这样实质上只能得到双曲线的一支。对于这种情况,我采取启发引导,把P从一支移到另一支,然后让学生再次思考自己得到的关系是否正确。在引导下,学生会想到自己缺少一种情况,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差为正值或正值的相反数。但这个关系能不能加以简化?学生这个时候会联想到利用绝对值进行简化。这样就得到了动点所满足的较为精炼的关系,也就是得到了双曲线的定义。

  这一设计让学生先形象直观地看到椭圆与双曲线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可在观察思考中一步一步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得到双曲线定义,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概括能力。另外,这一设计也在形的方面实现了椭圆与双曲线的比较,也为下面双曲线定义的挖掘及两种曲线的对比打下基础。

  随着双曲线定义的得出,教学进入第二阶段---知识探索

  (二) 知识探索---- 定义的挖掘、标准方程的推导、方程的对比

  1、定义的挖掘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要认识到定义中的绝对值和两点间距离与常数的大小关系二者对曲线的影响。

  首先,我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

  (1)类比椭圆寻找双曲线定义中的关键字;

  (2)若分别去掉这几个关键字曲线会发生怎样变化?(片)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可适当引导,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适时给予帮助指导。

  虽然学生学习椭圆定义时也接触过类似问题,但双曲线较为复杂,比如 :增加了“绝对值”等等。学生要独立完成会较为困难,所以采取合作探究。这个过程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又让可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启发、激励、共同进步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

  2、 标准方程的推导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它,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其贯穿推导过程以将难点分解:

  (1) 回顾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步骤及方法;

  (2) 类比椭圆试着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 换元处理与椭圆有没有区别?

  (4) 猜证双曲线焦点在 y轴上的标准方程。(片)

  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推导过程。

  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考虑到由定义求方程,就是求轨迹方程的问题,并且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推导过程

  与椭圆十分类似,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但在由于化简根式时运算量较大,处理起来很可能出现一些运

  算错误。另外,变形时绝大多数学生会想到先移项再平方,少部分学生会直接平方。若直接平方,就会

  出现4次方,较为复杂。如果在实际教学中,有学生提出这种做法,我会让然后让大家参与分析讨论,

  看看哪种做法更为简便。以让学生认识到今后在变形前要考虑清楚不要盲目去做。

  整个这个推导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变形能力、运算能力,而且也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3、 方程的对比

  此时,学生接触的方程已比较多,很容易混淆,有必要加以对比。

  我引导学生进行以下两组对比:(1)双曲线方程的两种形式的对比;(2)椭圆方程与双曲线方程

  的对比。(片)

  对比时会让学生注意方程结构的区别和联系,比如说:到底是平方差还是平方和。另外,还要注意

  椭圆方程和双曲线方程都涉及到的三个量a、b、c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对比后,学生可初步的分清四个标准方程及知道如何判断a、b 、c。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面试指导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