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 综合素质 > 正文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小学教师职业的认识

2016-08-21 21:36: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第一章 职业理念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考查考生职业理念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要求考生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理解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对于这些内容应重点记忆与理解。

  第三节 教师观

  高频考点提要

  1.教师观及教师专业观;2.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3.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高频考点速记

  小学教师职业的认识

  (一)教师观及教师专业观

  1.教师观及教师专业观的涵义

  所谓“教师观”是指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从广义上看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从狭义上看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教师专业观,是说教师职业不是一种普通的职业,而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这便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之所在。

  教师工作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具有专业的基本特性。第一,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职业声望。第二,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职前专业训练。第三,教师具有专业自主性。第四,教师职业有自己的专业标准。第五,教师实践是现代教育科学重要的专业研究领域。

  2.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

  (1)传道者的角色

  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社会主导的道德观、价值观,并用这种观念引导学生。除了社会一般道德、价值观外,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等也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

  (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教师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有用的建设者。

  (3)示范者的角色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4)管理者的角色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5)朋友的角色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自己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的角色

  教师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究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改革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建立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三级课程体系的建立,要求课程与教学必须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课程的忠实执行者的角色,成为课程的积极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教师要整体理解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系统,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理解课程实施中从“专家课程”到“现实课程”的转变过程,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同时,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能力。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

  2.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首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缺点和过错的学生。

  其次,尊重学生意味着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体罚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最后,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观和做人。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这种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综合素质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