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 综合素质 > 正文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八

2016-09-19 17:45: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内容提要】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是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之一。本章对社会系统中的政治、生产力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与教育的密切的关系分别作了论述:社会的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制约着教育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与内容等诸多方面,教育对一定的社会政治具有重要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规模、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等,都提出一定的要求,当代科学技术正使教育领域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教育在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对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何文化特性或形态,没有教育就难以延续。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学校文化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文化现象。教育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社会政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决定作用。

  2.理解和掌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生产力和其他社会文化的促进作用。

  3.理解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掌握学校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4.识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5.能够运用本章的理论分析教育现实问题,并用以指导教育实践工作。

  6.通过本章的学习,为后续理论的学习奠定基础性的知识和思维方法。

  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

  社会政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定关系。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政治则是上层建筑中决定统治权的主要成分,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总是和一定社会的政治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教育总是受制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并为其服务;另一方面,教育又给社会政治以极大的影响作用。

  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社会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是指教育处于政治的影响、规定和支配之下,总要折射、反映和承载一定的政治气候、政治意图和政治诉求,这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教育是统治者用以保持自身政权稳固性和社会秩序稳定连续性的工具和手段,统治者总是要借助教育、通过教育来反映、贯彻和彰显它的意识形态、思想倾向和制度威力。当然,在阶级社会中,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是教育阶级性的重要体现。总之,教育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的制约,这是教育的重要规律。社会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虽然经济发展对于各种意识形态的“最终的支配作用”是无疑的,但是这种“经济影响多半又只是在它的政治外衣下起作用”,即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因此,有时我们也常常把政治经济放在一起讨论它们对教育的影响。总之,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政权掌握教育的领导权,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目的、制度、教育内容,派遣和任免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控制教育经费等,以便按照他们的阶级利益、思想意志和政治要求举办教育,培养符合他们需要的人。同时,统治阶级还利用国家政权管理教育,从教育计划到教育制度,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总是为巩固和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工具。

  (二)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受教育者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原始社会,以生产资料原始公有制为基础,没有国家,氏族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因而受教育权也是平等的,所有儿童接受的教育差异不大。

  进入阶级社会,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反映在受教育的权利上,也不可能是平等的。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里,只有统治阶级的子女才享有学校教育的权利,被统治阶级无缘接受这种教育。

  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虽然通过颁布一定的法规法令,对受教育者在阶级、社会地位上的平等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法律意义上的支持,受教育权利在形式上似乎是平等公正了,但实际上,由于国家没有进一步用政治手段保障受教育者在经济和其他条件上的平等,因而,受教育权不平等的情况依然很严重。

  社会主义社会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建立的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制度,

  决定其教育必然是面向人民大众的、消除等级偏见的教育。建国后,我国实行教育向工农开

  门,比如1986年公布的《义务教育法》,就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在国民教育制度普遍实行了义务教育以后,义务教育以后阶段的教育在是否实行双轨

  制,是否允许个人办学,是否确立重点学校,以及对谁进行什么样的教育等方面的规定,也反

  映了一定的政治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当前,我国的教育虽然有民办、私立等多种教育成

  分,但从根本上讲,都是为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的。

  (三)政治决定教育目的

  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决定的,体现了一定社会的政治要求。社会的政治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政治是决定教育目的的直接因素。一定社会教育目的的确定,又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运用他们所掌握的政权,按照自己的利益,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教育方针、政策或各种教育法令、法规,对教育实践加以规定和控制,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

  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阶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的氏族成员,使他们能从事劳动,能遵守社会生活规范、互助合作,能为保卫氏族的生存而英勇战斗。

  进入阶级社会后,统治阶级总是力图使教育按照他们的要求培养和塑造年轻一代,教育总是以巩固和发展统治阶级自身利益为根本宗旨的。奴隶社会学校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把奴隶主子弟培养成自觉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统治人才和能征善战、具有暴力镇压奴隶起义和抵御外患本领的军人。封建社会学校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把地主阶级子弟培养成为国家政权中的官僚以及实际掌握地方政权的绅士,对广大的劳动人民则实行愚民政策。

  资本主义社会教育,根据资产阶级需要,一方面则把资产阶级的子弟培养成为能够掌握国家机器和管理生产的统治、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润和缓和阶级矛盾、稳固政权,也给予劳动人民一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和职业训练,以把他们培养成为适应现代生产需要的熟练工人和政治上的顺民。

  社会主义学校的教育目的,与历史上任何阶级社会的教育目的不同,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政治决定学校课程

  学校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教育的内容的总和,它包括在教育活动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由于教育目的不同,不同的社会关系下的学校课程也有所不同。例如,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是以封建的道德观念——“明人伦”为目标的。因此,课程则是以学习有利于封建阶级统治的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为内容,并灌输“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观念。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上层资产阶级的子弟所就读的文科中学里,设置了许多有利于学生心智发展、升学预备和满足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所需要的古典学科,而劳动人民子女所就读的实科学校,则主要开设为满足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实用学科。在学校课程上,尤其是那些关于政治、哲学、经济、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由于涉及所培养的一代人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即为谁服务的问题,更是由社会的政治所决定。这充分说明,一个国家的学校课程,直接受着国家政治的制约;学校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的政治、道德观念同样也必须反映国家政治的要求。

  国家政治对教育的要求,主要通过制定各项教育方针政策、规定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以及教育立法和相应的考试评价等手段来实现。

  (五)国家的方针、政策影响教育的质量和规模

  政治有三种表现形态,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反映政权、政党、各阶级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纲、政策以及与此有关的理论与学说的政治观念形态。一定的政权、政党,为维护其利益与统治都要制定一定的方针、政策。在一定社会里,既有总的政治方针、政策,也有各个具体的方针、政策,而具体的方针、政策就是国家或政党的总任务、总方针、总政策在某一历史时期、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因此,在同一个政治制度下的不同历史时期,就会有不同的方针、政策,例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总的方针、政策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的具体工作方针是阶级斗争,主要任务是消除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非无产阶级思想;80年代以后,社会政治指导方针转向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而教育活动作为社会活动总体的组成部分,它既要受到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的指导,也必然要受到一定时期具体的方针、政策的影响,必须与国家、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的其他领域、其他事业保持必要的协调和同步。由此可见,即使在同一政治制度下,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方针与政策的某些变化,也会左右教育质量的优化、教育规模的扩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甚至是某种教育制度的建立或完善。例如,我国在1986年和l995年先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宣告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并在20世纪末期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实行把教育作为社会发展战略重点的国策的直接成果。

  此外,掌握政权阶级还可运用其重要的统治工具——法律,对教育实行规范、限制或保障。法律是掌握政权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国家意志的形式的体现,具有政治强制性,能够起到一般性方针、政策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可以使某些教育方针、政策、制度、内容等方面的落实得到保证或强制执行,因而,一定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最终总要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受教育权是每一个公民依法拥有的权利。又如,英国1944年的《巴特勒法》规定了新的公共教育制度,以实现使所有的人都能受到中等教育的目标。美国l958年《国防教育法》对美国的教育改革起了推动和保证作用。随着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日益增强,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注重教育立法。

  二、教育对政治的促进作用

  政治制约着教育,要求教育为它服务,但教育并不是消极地适应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相反,教育也对社会政治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使一定社会的政治得以维持、巩固、加强或瓦解、消亡,这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的重要体现。在制度化的教育形态下,教育的政治功能是先于其他功能出现的,因为学校教育的出现一开始就是统治阶级的特权,就是出于培养和“复制”新一代统治者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对政治的影响作用,即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能培养一定社会政治所需要的公民和人才

  人的思想意识、政治倾向、知识能力和技能本领不是天生的,必须依赖教育的培养和造就。教育是培养社会政治人才的重要手段。自古以来,任何一种政治制度,要想得到维持、巩固和发展,都需要不断有新的接班人,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学校通过一定社会政治的要求,对年轻一代传递该社会政治所要求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宗教、法律、经济、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并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对他们进行公民训练,还向他们传授人类总结的治国安邦的本领,使他们按照社会所要求的方向成长,具有一定社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能力,成为一定政治制度所要求的接班人。进入现代社会,社会生活日益复杂,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势必要求国家的政治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这就必然依靠专门化的学校教育。从世界范围看,国家各级政治集团的核心人物的学历层次和多方面的素养都在不断提高,它意味着教育的影响力亦相对增强。

  (二)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的民主意识。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民主是现代政治的核心与实质,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政治民主化是现代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化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也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和受教育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是推动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民主意识的启蒙、深入和提升,民主观念的确立,不可能不依靠教育。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们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人民的权利意识,使他们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与进步。就像列宁指出的那样,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当人民处于普遍缺乏文化和政治素养的情况下,必然缺乏参与政治的意识和能力,民主政治最多也不过是一个良好的愿望。而且,历史已经表明,文化、教育的落后,往往是产生和盛行政治上的偏激、盲从、专制主义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教育越发达,就越容易实现政治上的民主和进步。

  从历史上看,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进,实质上也就是政治民主化与教育民主化演进和发展的过程。封建社会的教育是特权阶级利益与专制统治的产物。等级性、专制性及刻板的方法等,都是反民主的。封建教育的反民主性是与封建社会政治的专制和独裁相对应的。

  新兴资产阶级为了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及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要求,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摆脱人身依附关系,提供可以自由出卖的劳动力,以及平等的自由竞争。因而,“自由”、“平等”、“人权”等便成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口号。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认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即所谓人权);二是民主代议制、法治作为公民参政及保障权利的形式。教育作为~项基本的“人权”,正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被提上日程的。可以说,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民主化运动,是伴随着中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运动而孕育、发展的。人类出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后,教育与政治关系也具有了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可能。我国自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为了真正实现广大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十分重视提高人民的政治、文化素质。建国以来,一直把扫除文盲,发展教育事业,改变劳动人民文化落后的面貌摆在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发展经济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政治真正实现民主化的需要。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学校教育在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思想道德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因此,要不断推进我国民主化的进程,就不可忽视加速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

  (三)教育可以形成积极的舆论力量,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政治舆论对社会政治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它是社会稳定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思想力量。

  积极的社会舆论有利于巩固、维护其政治制度,推进社会的发展;而与一定社会主流政治相悖的舆论,则对该社会的政治制度起着削弱和瓦解的作用。政治舆论关系到一个国家民心向背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是促进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思想力量。学校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言论、行动以及教材和刊物等,宣传一定的思想借以影响群众形成一定的舆论,为一定的社会政治服务。

  学校自古以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一定阶级思想体系、道德规范、路线政策的有效阵地。学校是知识分子和年轻人集中的地方,尤其是高等学校中的高级知识分子和大学生、研究生,他们知识丰富,思想活跃,眼光敏锐,批判意识强,具有超越现实的内在冲动,理性与情感兼备;而且,他们一般都比较忧国忧民,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冒险精神,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政治责任感。因此,学校通常是研究、探讨和传播各种政治思想,形成各种政治思潮比较集中的地方,往往是新思想、新思潮的策源地和集散地,是社会的“晴雨表”。可以说,学校师生的言行,是宣传某种思想,借以影响社会群体,服务于一定政治的现实力量。

  总之,一定社会的政治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反过来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事务日趋多元化与复杂化,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教育的政治功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当然,尽管教育对社会政治具有如此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却不能决定社会政治的发展。一定社会政权的归属从根本上是由革命产生的。古今中外历史上曾出现过企图通过教育改良社会、拯救国家和社会危机的“教育救国论”、“教育万能论”等观点。这些观点虽然认识到教育对社会政治的重要影响,但却忽视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片面夸大了教育的社会政治功能,因而是错误的。教育的重大作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基础上才能发挥,而不可能超越一定的政治。我们不能把教育的作用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以为可以通过教育的作用解决政治、经济的根本问题是不现实的,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变革不起决定作用。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综合素质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