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 综合素质 > 正文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心理健康概述(1)

2017-01-08 22:15: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是人类个体对其生存其间的社会环境的一种高级适应状态,它是人类个体对社会影响所作出的一种调节功能。

  心理健康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水平上来理解:一是没有心理疾患,能够面对现实;二是感到精神愉快,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压力;三是心理效能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心理潜能。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标准

  我国教育者提出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对自己有信心;(2)对学校生活有兴趣;(3)喜欢与人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4)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2.理解与把握此标准应考虑的问题

  首先,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其次,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高层次(积极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且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和创造性的活动,追求高层次需要满足,追求生活的意义。再次,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最后,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焦虑症

  1.含义

  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2.症状表现

  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在躯体症状方面,有心跳加快、过度出汗、肌肉持续性紧张、尿频尿急、睡眠障碍等不适反应。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

  3.学生焦虑症产生的原因

  学生焦虑症状产生的原因是学校的统考,升学的、持久的、过度的压力;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地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

  4.焦虑品质

  某些人具有容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遇事易于紧张、胆怯,对困难情境作过高程度估计,对身体的轻微不适过分关注,在发生挫折与失败时过分自责。这些人格倾向可称作焦虑品质。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综合素质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