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 综合素质 > 正文

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教师职业道德”命题考点分析

2017-01-14 23:22: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命题点1: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义

  “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用于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自身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命题点2: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解读

  2008年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核心表述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大内容。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需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教师需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

  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为人师表是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知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需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命题点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特点

  1.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是人民教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道德的具体表现。它是履行师德要求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这就是说,只有首先具备这一道德感情的信念,才能做到自觉履行其他师德规范,为人民教育事业尽责尽力。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学生除了向书本学习之外,主要是向教师学习。在儿童、青少年心目中,教师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化身。所以说教师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学生,他们的模仿和可塑性都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调整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的师道规范。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因此,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天职。

  4.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是处理教师与教学劳动关系的教师道德规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把人类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因而勤奋学习,精通业务,掌握教学规律,是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关键。

  5.互相学习,团结协作

  一般来说,教师的工作既较多地表现为个人的劳动,同时又是一种集体的活动。整个教育过程既凝结着个人劳动的智慧,又反映了整体劳动的力量。教师工作的这一特点要求每个教师既能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发挥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处理好各个方面的人际关系。

  命题点4: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要求

  (一)爱国守法

  教师既是特殊的群体也是一般性公民,作为教师,爱国守法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永恒主题,而作为公民来说,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义务。这是千百年来逐渐形成的一种深厚的道德情感,是对全国人民共同的基本道德要求,对一名教师来说更为重要。教师的爱国主要集中体现在热爱教育事业,忠于教育事业和献身教育事业;公民爱国主要集中体现在知法、懂法、守法。

  教师要做到爱国守法:首先教师要努力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上。其次教师要依法执教,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义务,不得违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按照法律规定来进行,要用相关法律法规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例如: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挖苦、讽刺、歧视学生:不能给学生贴消极标签;不能用罚款的形式来惩罚学生等等。再次,教师要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落脚点就是要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爱国守法。

  (二)爱岗敬业

  爱岗是敬业的基础,敬业是爱岗的表现。教师工作有别于其他工作,教师的工作承担着更大的责任,正常的上下班是不能够衡量出教师工作的效果。教师从事的是脑力工作,所以需须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教师要把自己的工作当作是一种事业,热爱它,干好它,不能只是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

  教师的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具体的体现为热爱自己选择的岗位和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热爱自己的岗位就意味着爱惜自己的事业和自己的选择,要爱一行、钻一行。热爱工作,表现着对教育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和不悔的追求;热爱学生就意味着对学生人格和生命的尊重、对学生的潜能和自觉信任、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理解、对学生缺点和不足的宽容。

  教师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因此不能玩忽职守、搪塞敷衍,需须做到敬业。敬业是对作为普通教师的最起码的要求,是维持师德的底线。教师敬业就是用~种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尽忠职守、尽职尽责。敬业是一种美德,乐业是一种境界。对待本职工作,应该怀敬畏之心,专心、尽职全身心投入。

  总而言之,教师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三)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是教育的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每个教师应有的信念。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关爱学生呢?

  (1)关心和了解学生。关爱学生首先意味着关心。教师不仅需要有征服人的热情,n,-f动人的高尚情感,它更展现出一种主动性,也即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使学生健康成长。缺乏这种主动的关心,就不是爱。而有了这种爱的教师,需然会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欣喜,为学生的失败而难过。他们会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中,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总是力求找到的教学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关爱学生还需要了解学生。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经常接触的各种人和事,了解学生表现在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努力挖掘、仔细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才能找到适合的教育切入点和启动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之爱意味着尊重。没有尊重,爱就很容易沦为控制与占有。尊重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挖苦学生,也包括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和正当的兴趣爱好,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多—份肯定,少—份否定,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尊重学生就是的教育手段,一个懂得尊重学生的老师,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关爱学生也要信任学生。应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尊重才有理解,有理解才有信任,有了信任,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严格要求学生。爱而不严不是真正的爱,严格要求也是师爱的一个重要表现。严格要求学生是指对学生认真地管理和教育,它是使学生的智慧和思想品德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成为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条件。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没有教育也就没有要求。

  教师教育学生,需须是爱与严相结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于真诚的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教师要掌握合理、适度的分寸,做到严慈相济、严中见爱。严格之水只有渗透情爱之蜜,才能成为爱的甘露。

  (4)公平对待学生。关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教师应公平、全面地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不论相貌、性格或性别差异,也不论学习优劣,教师都应一视同仁,不偏爱,不歧视。尤其对待后进生,对待“不守规矩的调皮学生”,更应特别关心、爱护。

  教师处事应公平合理,要杜绝成见,客观公正,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作为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不能硬性地按照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评价、要求每个学生。

  (5)教师要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教师要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关心学生的交通安全,关注学生的食品安全;关心学生身体锻炼,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维护学生权益,制止有害学生的不良现象,与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做斗争。

  (四)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需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就是要遵循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或称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教育的外部规律)和教育育人的发展规律(或称教育的内部关系基本规律,教育的内部基本规律)。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应当根据教育内部基本规律,包括学生方面的规律,教师方面的规律,教育管理方面的规律。要综合考虑学生方面心理、生理、智力、家庭等方面的因素,考虑自身的心理、生理、业务素质、人际关系等因素,考虑教育管理方面的“时间、空间、人、才、物、信息”等因素,对学生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2)教师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题,实施启发诱导式教学,要有步骤,有顺序,由浅入深,体现教育的规律性。教师要诲人不倦、保持教育的耐心和恒心,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提供适应性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体、智力、性格、特长、兴趣等,有效进行分层、分类教学,采用相应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的某个方向发展;要发现学生的有优点,扬长避短,定向施教以求人尽其才。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不能以学生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发展性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要采取鼓励、支持、信任的教育方式。

  (五)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职业的特殊l生对教师的修养情操、道德人格、学识水平、言谈举止、精神气质等诸方面都提出了高于一般人的、高于其他职业的较为理想化的要求,即“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另一方面,教师职业也承载着社会成员对良好社会风气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人们对教师抱着尊敬和信任的态度,对教师给予了更多的期望。所以教师需须“为人师表”。

  (1)知荣明耻,坚守高尚情操。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抵制诱惑,守住道德底线,牢记职业操守、明确职业规范,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要善于自我教育,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要廉洁从教,恪尽职守,自觉抵制有偿家教。

  (2)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应该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3)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教师要关心集体,爱护集体,维护学校纪律、荣誉;与他人讲团结、讲协作;正确处理同事间的竞争和矛盾,做到同事之间相互尊重,尊重包含着对同事的性格、习惯的尊重,包括对事情态度和方法的尊重,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另外,还要尊重学生的家长,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六)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由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需须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1)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崇尚执著的探索精神、创新和改革精神、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求实与求真的精神,不断开展科学研究;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获取新知,更新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向,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以迎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2)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潜心本职,钻研业务,探索教育教学工作新规律;要及时了解教育学、心理学发展新成果,学习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快速获取信息,整合教学资源;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切实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命题点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一)制定背景

  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在新时期规范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规定》体现了两方面的精神:一是中小学班主任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是学校中重要的具有专门性的工作岗位。二是中小学班主任在班级中承担着特别的教育职责和组织管理任务;其中包括全面关心教育学生,进行班级日常管理和班集体建设,开展班级活动,进行学生评价和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等。

  (二)《规定》颁布实施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基础教育步入了由全面普及转向更加重视提高质量、由规模发展转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的新时期,《规定》的出台,可谓应运而生。

  (1)《规定》的草拟、制定、发布以及实施,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时代呼唤。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级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规定》的发布实施,正是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规定》的草拟、制定、发布以及实施,是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内涵发展的需然选择。长期以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班主任独特的教育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广大中小学班主任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做了大量教育和管理工作,为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需须看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生成长的新情况、新特点,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制订更加有效的政策,和鼓励中小学教师愿意做班主任,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迫切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和鼓励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情况,以真挚的爱心和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成长进步。《规定》的出台,正是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规定》的草拟、制定、发布以及实施,是我国中小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学校教育是以班集体为单位来进行的,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都跟班主任有关系。班主任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又要进行有效的班集体管理,保证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班会、团队会以及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文体活动:更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心理和思想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做每一位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对班主任教师而言,做班主任工作和授课一样,都是主业:对学校而言,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样重要。《规定》的出台,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在实处,具有重要意义。

  (三)《规定》对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做出的规定

  《规定》共分7章22条,主要内容有:

  1.对班主任身份地位和工作重要程度做出规定

  《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应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其享有的待遇与权利。”

  2.对班主任的配备、选聘做出相关要求

  《规定》要求:“中小学每个班级应当配备一名班主任。”“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一学年以上。”“教师初次担任班主任应接受岗前培训,符合选聘条件后学校方可聘用。”选聘班主任应当在教师任职条件的基础上突出考查以下条件:(1)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2)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3)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

  3.对中小学班主任的职务与任务作出相关规定

  《规定》确定中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是:“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4.对我国中小学生班主任的待遇与权利做出相关规定

  《规定》指出:“学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骨干作用,注重听取班主任意见。”“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津贴纳人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

  “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5.对我国中小学班主任的培养与培训做出规定

  《规定》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制订班主任培养培训规划,有组织地开展班主任岗位培训。”“教师教育机构应承担班主任培训任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应设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养方向。”

  6.对我国中小学班主任的考核与奖惩做出规定

  《规定》明确指出了中小学班主任的考核与奖惩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或在班主任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定期予以表彰奖励。选拔学校管理干部应优先考虑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班主任。”“学校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定期组织对班主任的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奖励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不能履行班主任职责的,应调离班主任岗位。”

  (四)按照《规定》要求,做好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策略和方法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需要付出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的工作,要求班主任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身心健康、富有人格魅力,善于做思想教育工作。中小学班主任要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变化,及时改进班主任工作,在学校育人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导向

  要把学校教育目标落实到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注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培养和形成,培养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2.要注重公平,面向班集体的每一个学生

  班主任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根据每个学生特点精心设计相应的教育方案,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要特别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班主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思想道德、身体、心理、人格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

  4.要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要平等对待学生,建立和谐、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注重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方式,做学生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5.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班主任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成才的强烈愿望,帮助每一个学生建立不断提高进步的目标;要善于发现和激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始终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6.要建立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日常管理规范,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从小事、细微处着手,积极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增进学生民主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7.要积极进行班集体文化建设

  指导班集体通过开展班会、团队会、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班风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8.要指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开发社区、学校和班级的各种教育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发展和道德养成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道德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9.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

  积极主动地与其他课程任课教师、少先队、团委、政教处沟通,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积极建立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有效渠道,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与社会、社区的联系,善于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也让全社会都来了解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营造良好社会育人环境。

  10.要大胆创新工作方式

  认真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动态管理模式和综合考评制度,建立并填好学生成长档案和记录袋。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班级管理和建设的有效模式。

  (五)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1.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班主任扮演着多重角色,且中小学生思想上大多数还是不成熟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很有可能触及到孩子们敏感的心灵,老师们一个善意的举动、一句关切的问候,会给学生带来温暖,令其感动,甚至改变他的一生。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做到一视同仁,因材施教。中小学生年龄小,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和塑品德的时期,社会经验少,他们自理能力较差,各方面都不成熟,因而特别需要别人来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为他们解答各种疑惑,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使得他们得以顺利健康成长。

  2.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

  助手和骨干力量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生活,学生是否进步与每一位老师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不是仅靠哪位教师单独创造出来的,而是教师集体长期共同劳动的结晶。在同一个班级中不同的教师承担着不同科目的教学活动,有的科任教师不仅仅带一个班级。这些科任教师面对的学生多,对学生的熟悉程度低,并不能掌握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他们需要与班主任相互配合,统一教育要求,形成教育合力,增强教育的整体效应。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学校各项工作的具体方案和方针,都是通过班主任传达和指导学生进行的。由此可见,班主任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其他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维护者,是社会理想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宣传者,是政治工作者。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学校领导的得力助手,是办好学校的骨干力量,更是教学措施的主要执行者和协调者。

  3.班主任是多方关系的协调员,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通讯员

  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与多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班级工作本身的社会性、整体性、复杂性,决定了班主任需须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如班级与学校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班级与学生团体之间的关系;班级与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有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关系。就班级内部而言,有学生与班集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这些都需须由班主任加以协调和处理。班主任还是家庭与学校之间联系的桥梁。一位的班主任,能协调好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做出努力。而且一位的班主任总能协调好班级与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学校意志得以贯彻,保持教育目标的一致:总能协调好班级与学生团体等组织的关系,使各项组织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总能协调好班级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师生之间更融洽和谐;总能使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密切配合,使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重任。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综合素质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