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1 21:15: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2.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3. 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4. 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
A.新授课和巩固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5. 《学记》中说: “学不躐等”。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6. 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率先提出的观点? (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7.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是德育过程的哪一条规律的体现? ( )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8.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 )
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9. “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1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11.(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康德论教育》
12.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 )的认识。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3.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
A.教育
B.教学
C.德育
D.智育
14.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舒尔茨
D.洛克
15.“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16.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 )
A.积极的过程
B.能动的过程
C.被动的过程
D.主动的过程
17.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 )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活动
D.个体因素
18.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能 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 )
A.陈述式
B.例举式
C.概括式
D.二维图表式
19.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为( )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20.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
A.教育目的
B.课程
C.教育评价
D.教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__________教材和__________教材。
2.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__________》。
3.__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4. 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__________。
5.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及__________、 __________。
6.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l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__________。
7.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一体。
8.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辅导、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__________和总的__________,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
10.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强制性、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特征。
11.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_________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关系。
1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综合性、可操作性及__________。
13.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______和教科书。
14.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__________、放任型。
15.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__________、平等管理、__________、和目标管理。
16.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
17.马卡连柯说,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 的德育原则是__________。
18.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称之为__________ 。
1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__________的过程。
20.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是什么?
2.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观念包含了哪些内容?
4.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5.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李老师今年接了一个新生班,他应该如何带领同学们组建这个班的班集体?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解析】13、14~16、17岁,只有三四年的时间属个体发展中的少年期,但在人生的过程中,这是一个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有些心理学家也把这一时期称为 “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意味着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因此,正确答案选B。
2. D 【解析】教学计划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
划具备三个特征,即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三者缺一不可。
3. C 【解析】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 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二部分第14条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 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因此,正确答案选C。
4. C 【解析】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时一节课只完成一个任务,有时一节课则需完成多项任务,所以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5. B 【解析】我国古代教学注重按一定顺序进行,《学记》要求“学不躐等”、 “不 凌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这些主张反映了实际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正确答案选Bo
6. B 【解析】赫尔巴特在论述教学和教育的关系上,认为二者合一,缺一不可,教学中 含有教育原则,教学中必须体现出教育的性质,由此,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
7. C 【解析】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这一 规律要求教育者应把组织活动和交往看做是德育过程的基础。活动和交往的性质、内容、方式不同,对人的品德影响的性质和作用也不同。题目中将德育付诸各项活动中,使受教育者受多方面教育影响的做法,就是这一规律的体现。
8. C 【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的影响,使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因此,正确答案选C。
9. B 【解析】导生制的管理模式属于典型的个别教学制度,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的英国,是由贝尔和兰卡斯特分别创立的一种个别教学形式,也被称作为“贝尔一兰卡斯特制”,在以后的实际运用中逐渐消失。因此,正确答案选B。
10.B 【解析】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其中,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11.B 【解析】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普通教育学》中,他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教育学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使之成为比较系统的教育学理论体系。因此,正确答案选B。
12.D 【解析】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认为教育产生于生产劳动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身心和谐发展的个体,实施的途径主要是将教育和劳动相结合。因此。正确答案选D。
13.A 【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的过程就是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
14.c 【解析】l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做的 “人力资本投资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这是世界上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主张。因此,正确答案选C。
15.B 【解析】在传统教育结构的组成中,自下而上的由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组成,构成了一个比较完美的“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体系完备,结构紧密。因此,正确答案选8。
16.B 【解析】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改造环境,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所以,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能动的过程。因此,答案选B。
17.D 【解析】离开个体主观能动性,遗传素质、环境、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8.D 【解析】泰勒在教育目标的表达上与以往的做法差异很大,吸取了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采用了一些新颖的方式,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这种表达方式被称为二维图表式。因此,正确答案选D。
19.B 【解析】这是关于智育的定义,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它可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
20.A 【解析】略
二、填空题
1.感知理解 2.大教学论 3.生产力水平4.行 5.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 6.京师同文馆7.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8.生活辅导择业指导 9.质量标准规格要求 l0.普遍性基础性 11.授受民主平等相互促进 12.灵活性13.教学大纲 14.民主型 15.常规管理 民主管理 l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7.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18.个体身心发展
19.学生身心发展
20.苏格拉底
三、简答题
1.(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组织严密; (5)课堂气氛热烈。
3.(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强调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4.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制订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1)对学生的研究; (2)对社会的研究; (3)对学科的研究。
5.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四、论述题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经常性工作之一。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集体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进行评议,要努力把舆论中心引至正确的方向。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模拟试题
中学教资笔试 | 【直通车】2024上中学教资笔面直通车 | ¥5980 | 查看详情 |
【无忧班】2024上中学教资笔试无忧协议班 | ¥2480 | 查看详情 | |
【联报班】科一+科二+语/数/英/音联报 | ¥293 | 查看详情 | |
【全程班】中学教资带背全程班 | ¥199 | 查看详情 | |
【单项班】中学教资单项班 | ¥79 | 查看详情 | |
【普通话】普通话考试急速提升班 | ¥9.9 | 查看详情 | |
小学教资 | 【直通车】2024上 小学教资笔面直通车 | ¥5980 | 查看优惠 |
【无忧班】2024上小学教资笔试无忧协议班 | ¥2480 | 查看详情 | |
【全程班】小学教资带背全程班 | ¥199 | 查看详情 | |
【单项班】小学教资单项班 | ¥99 | 查看详情 | |
【普通话】普通话考试急速提升班 | ¥9.9 | 查看详情 |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广告服务 - 代理商区域 - 客服中心 - 在线留言 - 退换货说明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 人员招聘 - 网站地图 - 热点关注 - 寓乐优学 - CPS网盟合作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旗下成员公司
Copyright © 2000-2018 koolear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东方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证050421号 京ICP备050676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616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