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 面试指导 > 正文

《沁园春 长沙》——教师资格国考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2017-07-06 21:15: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品味词作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意象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鉴赏意象,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革命豪情,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 远大的理想抱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词作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意象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鉴赏意象,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播放短片《恰同学少年》。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校园中,毛泽东和一群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热情奔放的年轻人,掷地有声地发出呼告: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铿锵的语言中传达出这群年轻人的凌云壮志。16年后,毛泽东再次来到长沙,站在了橘子洲头,面对万千景象,他是否豪情依旧,壮志依然?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 长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名家朗读,学生小声跟读。

  2.学生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请其他同学评价。

  3.学生自由朗读后齐读。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A.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万山,层林,江水,舸,鹰,鱼

  B.请用一个具有表现力的词来说说各个意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万山(红遍):红之广阔。

  层林(尽染):红的深透。

  漫江(碧透):江水溢满,清澈之极。

  百舸(争流):千帆争发,充满生机。

  鹰击(长空):矫健有力。

  鱼翔(浅底):轻快自由。

  万类(竞自由):昂扬奋进。

  C.这些意象的特点表明了什么?

  壮丽的景象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抒发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四)拓展延伸

  1.谁能说一说毛泽东这个人?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曾经对50位名人做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立下了志向。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宏愿,都是他们在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

  2.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本词作,读出词作的感情。

  3.配乐诵读词作,感受革命豪情。

  4.表演读,两个同学带我们走入。

  一位男同学来台上扮演毛泽东,女同学读,男演员要根据女同学的诵读作出相应的动作。

  (五)小结与作业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以站立的姿势,去感受伟人的情怀,体会崇高,让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放声朗读,“独立寒秋......”

  2.作业。

  A.课下搜集写秋的语句,加以品评鉴赏,对比感知毛泽东的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

  B.以300来字的片段,写出“21世纪,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怎么做?”

  四、板书设计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面试指导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