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7 09:35:34 来源:新东方在线发表评论
如何区分不同形式的似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主要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其中,教师招聘考试主要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似动知觉的主要表现形式,如单选和判断。但有时也会涉及到名词解释题和辨析题。具体来说,一方面是直接考查似动知觉的分类,另一方面,更多地是,通过呈现一个具体的情景或者生活实例,着重考查对似动知觉四种表现形式的理解和区分。所以,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求我们记忆,更要理解知识。
似动知觉是指将实际并不动的物体知觉为运动的,或者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简单地说,物体实际没动,但你感觉到它在动,是一种错觉性的运动知觉。似动知觉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1)动景运动(两静止刺激相继呈现):也叫最佳运动或φ现象,是指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就会感觉到一个刺激物在向另一个刺激物做连续运动。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静止的刺激物相继出现时产生的知觉。比如,霓虹灯、走字屏。
(2)诱发运动(一动一静同时呈现):当一个静止的物体周围其他物体运动时,该静止物体被知觉为运动的知觉对象。也即是,静止的物体被运动的物体给引诱的像是在运动。例如,“月亮在白莲花般地云朵里穿行”。这其实是云地运动引诱你知觉到月亮在动。
(3)自主运动(一静止刺激):人在注视暗室内一个微弱的、静止的光点片刻后,感觉到光点自己在来回移动的现象。例如,“暗室香烟”实验,即你在黑暗的房间内紧盯着一个燃烧的烟头,过一段时间后,便会感觉烟头的光点在不停地游走。
(4)运动后效(一动一静相继呈现):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例如,当你注视流动的瀑布一段时间后,再看旁边山的景色,感觉景色也在向上流动。
通过上述的解释和辨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掌握理解和区分似动知觉的四种表现形式。
如何区分强化、惩罚和消退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是考试的重点和高频考点。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中关于强化、惩罚和消退的相关考点。该知识点主要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如单选和判断,偶有涉及辨析题。通常是呈现一个具体的情景或者生活实例,来着重考查对三者的区分和理解。
(1)强化
强化是指能够增强行为反应概率的效果。分为正(积极、阳性)强化和负(消极、阴性)强化。
正强化是指给予愉快的刺激,如给予表扬和奖赏,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例如,当小明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时,他爸妈就允许他玩一小时“王者荣耀”。
负强化是指消除厌恶的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例如,当小明改正错误行为时,王教师不再限制其课间自由活动。
(2)惩罚
惩罚是指在反应之后紧跟一个讨厌的刺激,从而导致反应概率下降。分为正惩罚和负惩罚。
正惩罚是指给予厌恶的刺激,从而降低其行为出现的概率。比如,关禁闭,体罚打骂。例如小明考试数学考了零分,妈妈罚他做家务,爸爸胖揍他一顿。
负惩罚是指消除愉快的刺激,从而降低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例如,小明期末考试英语没有及格,爸妈取消了他暑假出国旅游的计划。
这里,我们要注意区分负强化和惩罚。负强化是通过消除厌恶刺激来增强未来反应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或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未来反应发生的概率。
(3)消退
消退是指个体做出一起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对其行为不理不睬,不闻不问。例如,上课时小明喜欢做鬼脸、爱出风头,王老师对他不理睬,不关注,后来小明的这种行为就慢慢减少了。
综上所述,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首先,从题干判断出个体的行为反应是增强了还是降低了。如果是行为增加,那么就是强化,如果行为降低了,那么就是惩罚或消退。其次再判断给予还是撤销愉快、厌恶刺激。
本文关键字: 综合素质
中学教资笔试 | 【直通车】2024上中学教资笔面直通车 | ¥5980 | 查看详情 |
【无忧班】2024上中学教资笔试无忧协议班 | ¥2480 | 查看详情 | |
【联报班】科一+科二+语/数/英/音联报 | ¥293 | 查看详情 | |
【全程班】中学教资带背全程班 | ¥199 | 查看详情 | |
【单项班】中学教资单项班 | ¥79 | 查看详情 | |
【普通话】普通话考试急速提升班 | ¥9.9 | 查看详情 | |
小学教资 | 【直通车】2024上 小学教资笔面直通车 | ¥5980 | 查看优惠 |
【无忧班】2024上小学教资笔试无忧协议班 | ¥2480 | 查看详情 | |
【全程班】小学教资带背全程班 | ¥199 | 查看详情 | |
【单项班】小学教资单项班 | ¥99 | 查看详情 | |
【普通话】普通话考试急速提升班 | ¥9.9 |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