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 历年真题 > 正文

2020下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上午】

2021-05-08 23:05:01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2020下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上午】

  小学数学《2的倍数的特征》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电影院入口分为“单号入口”和“双号入口”,提问:座位号是多少的同学应该从双号入口进?引出课题。

  (二)讲解新知

  结合导入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电影票的单号和双号有哪些?

  可预设学生发现座位号为2,4,6,8,10等都是双号。

  追问:判断双号的依据是什么?

  可设置学生同桌交流活动,通过计算2的1倍、2倍…等,通过算式2=1×2,4=2×2,6=3×2,8=4×2,10=5×2,……,判断出2,4,6,8,10等都是双号。

  追问:这些都是2的倍数,那2的倍数有哪些特征?

  设置5分钟学生小组活动,请学生在百数表内圈出2的倍数,观察、总结2的倍数的特征。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顺势给出偶数、奇数的概念,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并请学生注意奇的读音(jī)。

  追问:0是奇数还是偶数?

  引导学生发现0的个位也是0,且2×0=0,符合2的倍数的特征,所以0也是偶数。

  (三)课堂练习

  下列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33 98 355 988 0 123

  3678 8089 1000 655 5656 881

  (四)小结作业

  小结: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同学之间相互写几个数,请对方判断是否为2的倍数,并说明原因。

  【板书设计】

  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练习: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答辩题目解析】

  1.你对本节课的教学有哪些思考?

  【参考答案】

  综合教材内容和我对学生情况的把握,我认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如下目的。

  首先从知识角度看,学生在学习因数与倍数后开始探究2的倍数特征,进而探究5、3的倍数特征,感受数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认识质数、合数等,为后续的数与代数的运算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从教法学法上看,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因此从电影院的单双号这一生活场景出发,引导学生初步判断单双号,通过设置学生的同桌交流活动和小组讨论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力求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数学问题的探究中,提升数学思维。

  2.谈一谈你教学中加入百数表的教学意义。

  【参考答案】

  教材呈现了从电影院入口的单双号场景过渡到通过计算2的倍数判断单双号,进而给出奇偶数的概念。

  考虑到学生仅仅验证2到10这些数字,就得到2的倍数特征这一结论的跨度较大,且不宜拓展。因此我设计教学时,先验证2到10这些数字是否是双号,进而加入百数表环节,请学生在百数表内圈出2的倍数,观察、总结2的倍数的特征,加深对2的倍数的特征的感受,深入体会探究倍数特征的过程,为后续研究5、3的倍数特征做铺垫。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提问: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预设学生得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追问: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引出课题。

  (二)讲解新知

  出示边长为分别1分米、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请学生观察后提问:能否通过数据说明这两个正方形纸片之间关系?

  设置学生小组活动,借助直尺、方格纸、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和多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等学具,进行观察、比较。

  可预设学生首先明确:正方形边长1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厘米,面积是1平方厘米。

  进而得出:

  (1)可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去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需要铺满10行10列,则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借助方格纸,发现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占了1个方格,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占了100个方格,则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组织学生体会不同的比较方法后,师生共同总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提问: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

  出示1平方米的方格纸学具,并提示学生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分米,请学生观察后认真思考,并按照刚刚的探索方法进行尝试。

  结合学生作答,师生共同总结: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结合两次探究,师生共同总结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三)课堂练习

  出示正方形交通标志牌,计算标志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对比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回顾本节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课后作业:测量自己的书桌的长与宽,计算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你认为刚才的授课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

  我根据题本内容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进一步理解常见的面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在教学中,我从复习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学习,介绍了常见的3个面积单位,经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得出了本节课的结论,并布置了相应的练习环节加以巩固理解,基本上达成了教学目标。

  客观上由于准备时间不足,备课有些仓促,如有不足请考官批评指正。

  2.常见的面积单位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按照从小到大划分,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平方千米也称平方公里。

  从换算关系看,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除此之外,生活中还会有公亩、亩、垧等较大的面积单位。1公亩=100平方米,1亩=667平方米,1垧=1公顷=10000平方米。

  小学数学《梯形的面积》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水坝的梯形横截面图,创设相关情境(比如给水坝截面涂特殊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出需要求梯形的面积大小。引入课题。

  (二)讲解新知

  请学生类比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思考:梯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

  学生根据之前学习图形面积的经验可得出:可以先把梯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再比较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同桌两人一组,拿出梯形卡片学具,动手将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三)课堂练习

  梯形水坝横截面,上底20米,下底80米,高40米。求堤坝横截面的面积。

  (四)小结作业

  提问: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回家找一个梯形面,借助直尺测量,计算出面积;总结已学过图形的面积公式与推导方法。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目前为止学生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是如何得到的?

  【参考答案】

  学生已学过以下图形的面积公式:

  首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这两个公式是通过用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填充长方形和正方形,从而发现面积与长、宽、边长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是将平行四边形沿任意一条高剪开,拼成长方形,对比发现转化前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公式;

  然后,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是将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与其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出面积之间的二倍关系;

  最后是今天学习的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一种方法是和探究三角形面积时一样,将两个同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另一种方法是用平行于上下底的直线将梯形分割成两个高相等的梯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区别在于前一种方法用了两个原梯形,拼出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原梯形面积的二倍;后一种方法只用了一个原梯形,拼出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就是原梯形的面积。

  2.为什么这样设计你的板书?

  【参考答案】

  我的板书设计大体上采用列表式。最上方为本节课标题,中间用表格呈现探究过程,表格右边两列分别是学生想到的两种转化方法,通过对比找出转化前后的关系,将转化前后相等的量呈现在图示下方的同一行,而第一列的三个量存在乘积关系(第一行乘第二行等于第三行),则后两列存在相同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更方便得到梯形的面积公式,呈现在板书的最下方。整个板书整洁明了、重点突出,而且能帮助更好地进行对比,也能更好地理解新知加深记忆。


本文关键字: 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 面试真题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