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 模拟试题 > 正文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心理学模拟试卷(6)

2015-09-30 18:35:2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心理学综合测试六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C 5.B 6.D 7.B 8.D 9.A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E 3.ABCE 4.ACD 5.ABCDE 6. CDE 7.ABC 8. BCE 9.ABD 10.ACD

  三、填空题

  1.广博的知识积累

  2.效应器

  3.语言

  4.观察力

  5.暂时性遗忘

  6.无意想象

  7.可逆的

  8.爆发式

  9.公平动机

  10.译码

  四、简答题

  1、简述练习曲线的趋势。

  (2)通常有四种类型的练习曲线。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练习时间或次数,众坐标为完成的工作量。这四种曲线反映了练习进程的四种基本趋势:

  A表明,学习技能的初期学习成绩急剧上升;随着学习的进展,成绩上升的趋势逐渐减弱;B表明,学习初期进步缓慢,经过多次练习,到了学习后期成绩急剧上升;C表明,最初的学习进步缓慢,但不久成绩便急剧上升,接着进步又便得缓慢了;D表明,学习初期进步很快,学习中后期进步停顿下来了,过了一阶段进步又较快。

  (3)在D的练习曲线中,练习达到一定程度,动作技能成绩会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叫“高原期现象”。造成高原期的现象的原因很多,如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兴趣降低、意志品质差、自满情绪、练习方法不当等。

  2.简述感觉及其过程。

  答:

  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事物的个别属性是指客观事物最简单的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以及有机体最简单的生理变化,任何一种感觉都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感觉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环节:(1)对感觉器的刺激过程。(2)传入神经的活动。(3)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的活动,从而产生感觉经验。

  感觉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对感觉器的刺激过程。感觉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是传入神经的活动,它把神经冲动传递到神经中枢。感觉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是大脑皮质的活动,从而产生了相应的感觉。

  3. 简述感觉记忆的种类及其特征。

  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它的印象在人脑中只保留一瞬间的记忆。每一种感觉记忆都会将感觉刺激的物理特征的精确表征保持几秒钟或更短的时间,又称为瞬时记忆。

  感觉记忆的种类有:①图像记忆。视觉刺激停止后,视觉系统对信息的瞬间保持叫做图像记忆。②回声记忆。声音感觉图像的瞬时回忆,被称作回声记忆,只是这种声音图像不像视觉图像消失的迅速。

  感觉记忆具有一下一些特征:①感觉记忆在瞬时间能储存大量的信息。进入感受器的信息几乎都被储存。②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③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未经任何加工的,是刺激的物理特征原样直接加以编码和储存的。④感觉记忆中的一部分信息由于模式识别而被传送到短时记忆中,并在那里赋予它以意义。

  4.简述问题解决、种类及方法。

  答: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问题的种类有:

  (1)界定清晰问题与界定含糊问题。界定清晰的问题是指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以及由初始状态如何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过程都很清楚的问题。

  (2)对抗性问题和非对抗性问题。在解决对抗性问题时,人们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解题活动,而且这种活动还受到对手解题活动的影响。

  (3)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如果解题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很多相关的知识,这种问题称为语义丰富的问题。

  问题解决的方法:

  (1)算法。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到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2)启发法。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较少地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它有以下几种策略:①手段—--目的分析。是将需要达到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的目标;②逆向搜索。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③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

  五、论述题

  1.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如何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防卫

  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防卫工作,一是在调节、控制情绪上下功夫,通过自我情绪的调节,有意识对情绪的发生、发展加以调控,寻找有效的、适合自己的放松和排遣方式。如情绪转移、向朋友倾诉、适度发泄等方式疏导不良情绪,达到生理或心理方面的新平衡。二是教师要保持正确的处事态度。正视现实,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既不能自高自大,又不能妄自菲薄。学会接纳他人,尊重他人,待人处事既有自知之明又有容人之心。三是保持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主动适应环境,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发展,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四是科学地正视自身的生理健康。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生理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生理方面发生某种病态,就会引起心理方面某些症状,教师要重视身体健康,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健体活动,以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二、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

  所谓心理环境,是指客观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在它们为人所感受和体验时,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环境映象。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乐观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能够根据社会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能够摆正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其次热爱教育事业,在思想上承认自己的职业身份,正确认识教师工作,自觉履行教师职责,即岗位职责、社会职责、国家职责。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尊重关爱学生,能够自觉按教师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对教师工作充满信心,对学生充满爱心和希望,以工作的劳苦为欢乐。

  三、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教师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一是满足教师的学习需要,在工作上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为他们报销学费;组织教师到外地参加有关学习活动,使教师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二是满足教师体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建立奖励机制,通过评先树优活动,帮助教师实现自身的价值。三是满足教师的生活需要,关心教师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需要,如定期为他们检查身体,解决子女入学问题,落实教师的福利待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等,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教师紧张的情绪得以放松,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 增强教师对挫折的耐受力

  能接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忍受挫折打击,保持人格完整和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教师要具有直面挫折的意识,把挫折视为人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挫折中激发自身潜在的能力与活力,加强教育责任心,磨练自己的意志,在失败中寻求成功,积极调整心态走出挫折。教师担负教书育人的重任,要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防卫工作不容忽视。

  2. 如何利用遗忘规律进行有效复习

  艾宾浩斯在1885年发现记忆遗忘规律。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被称为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它的纵坐标代表保持量,横坐标代表天数。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变缓,经过一定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发展的“先快后慢”。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给我们的启示是:启示一:对于必须记住的材料,要在学习后第一时间安排第一轮复习,并及时安排以后的复习。第一,一次记忆的材料太多会直接增加记忆的难度;第二,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且牢固;第三,如果采用死记硬背的办法,要保持较高的记忆量就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反复记忆,这样的记忆效果无法令人满意。

  启示二:一次记忆的材料不要太多,根据后来的研究,一组记忆材料安排在七个左右最合适;积极寻找“需要记忆的材料”之间的联系,通过理解,高效率地完成必须做好的工作;拒绝死记硬背的办法。

  启示三:对那些看似独立的记忆材料可以通过编排故事等办法,通过联想帮助记忆。 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人们在记忆过程中,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材料比熟悉的材料发生遗忘的时间更早。

  启示四:努力提高学习的动力,使记忆材料成为学生学习中需要的、感兴趣的材料。另外,每个人的记忆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

  六、案例分析答案

  1、答:(一)原因分析 (3分)

  (1)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削弱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因此,多动症首先必须考虑药物治疗。非母乳喂养的儿童,父母尤其应该注意这一原因。

  (2)脑组织器质性损害。母亲孕期患高血压、甲状腺肥大、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分娩过程异常;儿童出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或外伤。有必要进行相关的检查。

  (3)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父母的精神病等遗传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脑功能,造成其先天体质缺陷,从而导致多动。

  (4)其他因素。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环境压力远远超过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导致孩子心理发育滞后,自控能力降低。另外,过量摄入食物中的人工色素、含铅量过度的食物,虽不一定达到铅中毒,但可能会导致多动症。

  (二)解决方案(4分)

  (1)药物治疗。一般药物:采用中区神经兴奋剂, 利他林, 一定要注意到正规医院去, 防止副作用,比如头痛,过敏, 以及其它生理上的不适反应.

  (2)心理治疗: 1.不良行为的矫正, 奖励好的行为,忽略不好行为,防止对不良行为的强化;(3)正向榜样的模范作用,采取奖惩有度的原则;3.自我训练,观察,解释。当孩子表现出同样的行为时,要让孩子观察到自己的行为; 4.老师要全力配合, 教师要看到孩子的优点, 因材施教,学习时间的分配时间不应过长, 注意环境不应该过于花哨,防止注意力分散。

  (4)自我控制训练:

  让她学会自我行为控制。例如出一道简单的题目让患儿解答,要求患儿命令自己在回答之前完成以下四个动作:停------停止其他活动,保持安静;看------看清题目;听------听清要求,最后才开口回答。这一方法还可以用来控制患儿的一些冲动性行为。

  (5)放松训练

  用这一方法来治疗患儿的多动行为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尝试,效果颇佳。由于多动症患儿的身体各部位总是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如果能让他们的肌肉放松下来,多动现象就会有所好转。放松训练可采用一般的放松法,或使用在有关医生指导下的生物反馈法。训练时间要集中,可以一连几天,从早上一直训练到晚上,其间除了患儿吃饭、休息外,其余时间都按计划进行训练。在施行放松训练时,每小时放松15分钟,患儿一达到放松要求就给予正强化。其余45分钟可安排患儿感兴趣的游戏,但一到放松时间就必须结束游戏。

  (6)支持疗法

  这一疗法单独使用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与其他治疗相结合,用来帮助学生解脱受挫折以后的情绪抑郁和由学习困难而导致的自尊心不足。在实施过程中,父母和教师要对其进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一旦病情有所好转,就给正强化。

  (三)小结

  一般多动症的表现根据DSM-IV 归结为三大问题:过度的活动性、注意力差、情绪的冲动性。要让有多动症的学生学会控制,经过训练,在家长老师的配合下协作使学生放弃不良的行为方式。

  2、答:(一)原因分析 (3分)

  (1)生理原因:求助者长期处于学习紧张,休息不好,疲劳应付状态,脑力工作中长期得不到休息,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在情绪与身体的相互作用下,自主神经系统过度反应,可能出现坐立不安、疲倦感、呼吸急促、心悸、出汗、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另外,小娜正处于青春期,随着身高、体重的增长性机能逐渐成熟,不仅在生理上迅速变化,也带来心理上的惶惶不安,从而影响心理的发展。

  (2)社会原因:幼年与父母分开生活,长时间独立面对困难,形成一种独立应对问题的机制,不能解决目前的困难;中学生面临升学、就业的激烈竞争,社会、学校、家庭存在一种“以学业成败论英雄”的主导舆论导向,学习材料偏深偏多,片面追求升学率增加学习力度的做法;经济上不宽裕,促使其在学习上寻找成就感;现住宿在校,人际交往不广泛,喜独处,易产生焦虑情绪。

  (3)认知原因:受家庭影响,从小就有独立意识。幼年的人际交往、个性发展受到一定限制,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不能及时宣泄不良情绪;学习上不能正确看待考试结果,不能用动态的、发展的、正反的、全面的观点看待考试结果和他人的批评,以偏概全地以为已不如人,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应对学习与考试;对自己定位过高,长期处于优势地位,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没有承受过挫折。

  (二)解决方案(4分)

  (1)结合认知情绪疗法和行为矫正技术,通过讨论让其明确他的压力源以及压力是如何通过躯体表现的,实施认知调整,让他重构和换角度思考焦虑产生源,通过行为的改变,改善他的生理症状,改善睡眠;并借助家庭的力量,和家长配合以真诚、尊重、同情和爱心来稳定他的情绪,调整他的认知使其尽快改变降低焦虑水平,使他重新获得学习的信心,尽快走进学校顺利继续学习。

  (2)教师应加强对这位学生数学课程的个别辅导,努力扭转她的偏科倾向,促使其在学习问题上保持心理平衡。教师和家长应注意该生的个性锻炼,积极引导她在集体生活中克服自身性格上的弱点和缺陷,努力培养乐观、恒定、宽容、坚毅等优良品质,力求使人际关系向和谐愉悦的方面发展。

  (3)建议在家长指导下进行渐进性自我放松训练,并应通过适当的文体娱乐活动调节情绪,陶冶性情.以便促使过度焦虑反应的早日减轻或排除。如果遇到病症加剧、急性发作等情况,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使用抗焦虑药物加以控制。

  (4)利用系统脱敏使其对激烈竞争的压力感应逐渐减少,加强合作学习,优化学习环境降低问题难度,提高提问艺术,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三)小结

  高三生在面对高考压力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行为反应,家长教师的有力配合,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都势在必行。青少年是压力的易感人群,特别容易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要学会自身心理情绪的调剂。

       本文选自新东方在线论坛。

本文关键字: 模拟试题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