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 > 保教知识与能力 > 正文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卷(2)

2017-09-07 09:34: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三、论述题

  13.【知识点】幼儿思维的发展。

  【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思维方式的变化

  ①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两岁前的婴儿头脑中几乎没有多少表象和经验.也不会进行逻辑推理,他们必须而且只能通过自己的动作才能发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幼儿早期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

  ②具体形象思维,依靠表象即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般认为2.5~3岁是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三至六七岁幼儿的思维主要就是具体形象思维。其主要特点是:具有了具体形象性和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③抽象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它是靠语言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幼儿阶段抽象思维仅仅开始萌芽。

  (2)思维工具的变化

  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的作用不断发生变化: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则由小到大,可分三个阶段:

  ①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

  ②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边做边说,语言和动作不分离。

  ③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

  14.【知识点】幼儿想象的发展。

  【参考答案】

  幼儿常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幼儿混淆想象与真实的表现。常常被成人误认为他在说谎。

  这和幼儿感知分化发展不足有关。感知的分化不足,幼儿往往意识不到事物的异同,察觉不到事物的差别。另一方面。儿童想象与现实相混淆是由于幼儿认识水平不高,有时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相混淆。有些幼儿渴望的事情,经反复想象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变成似乎是记忆中的事情了。中、大班幼儿想象与现实混淆的情况已经减少。

  15.【知识点】感知觉规律。

  【参考答案】

  幼儿期,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借助于颜色、形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下,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幼儿知觉为对象。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应当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仿、活动玩具(本例中教师利用了活动玩具“猫”和“鱼”)、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另外,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出对象的重要条件;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我们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所以,正如本案例中教师所做的那样,教师讲课的声调抑扬顿挫、语言绘声绘色。如果教师的讲课平铺直叙,很少变化.毫无停顿,幼儿听起来就不容易抓住重点。

  再者,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微弱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所以,这位教师在讲课的同时,伴以相关轻音乐的做法是适当的.这可使幼儿看得更清楚。

  最后。这位教师实际上做到了言语和直观材料的结合。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语言的作用可以使幼儿视觉的效果大大提高.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

本文关键字: 教师资格证 保教知识与能力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