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 模拟试题 > 正文

2021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章节习题:学生观

2021-08-22 10:25: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2021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章节习题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A.人的完整发展

  B.人的全面发展

  C.人的和谐发展

  D.人的自由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

  B.人的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学说

  C.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是(  )。

  A.教育的国际化趋势

  B.素质教育

  C.新课程改革

  D.教育改革的实践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  )。

  A.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B.个人的智力充分、自由的发展

  C.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D.个人在体力上的充分发展

  5.关于全面发展的学生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

  B.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关注学生的整体性,视学生为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C.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就是要求所有学生同步发展

  D.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提倡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

  6.(  )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A.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

  B.关注每一位学生

  C.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D.信任学生

  7.“学生如同泥坯,他能否成型,依赖于教师的雕塑”,这种说法忽视了学生的(  )。

  A.可塑性

  B.发展性

  C.能动性

  D.向师性

  8.(  )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C.提升道德品质

  D.提升智力

  9.(2013年真题)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培养学生特长

  B.发展学生潜能

  C.尊重学生个性

  D.私拆学生信件

  10.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决定的。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1.下列关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B.由于学生年龄、认知等各个方面都不成熟,所以学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C.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D.学生既是法律上的责权主体,也是伦理上的责权主体

  12.“以人为本”思想运用到教学上要求教师做到(  )。

  A.一切以教材为中心

  B.因材施教

  C.统筹兼顾

  D.立足长远

  13.(2014年真题)高中一年级入学开始,班主任王老师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并据此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这种做法表明王老师关注(  )。

  A.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B.学生发展的互补性

  C.学生发展的平衡性

  D.学生发展的顺序性

  14.(2012年真题)“十个手指有长短”这句话表明,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体差异性

  15.“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6.在教育工作中,“不陵节而施”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17.在教育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整齐划一”的方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18.学生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与现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即(  )。

  A.发展关键期

  B.最近发展区

  C.关键期

  D.最佳期

  19.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提出来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0.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  )。

  A.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教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D.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

  21.失明者的触觉、听觉一般都非常灵敏,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规律。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2.(2012年真题)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个别差异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顺序性

  23.“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根据个体发展的(  )规律提出来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4.(2012年真题)“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关注(  )。

  A.学生的发展性

  B.学生的独特性

  C.学生的主体性

  D.学生的自主性

  25.(2013年真题)“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

  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

  C.人类智能具有多样性

  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26.公正公平地对待学生,要求教师做到(  )。

  ①关心学生,信任学生②爱无差等,一视同仁

  ③实事求是,赏罚分明④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7.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不包括(  )。

  A.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B.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C.课堂上的商家与客户关系

  D.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28.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服务于学生的身心,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

  B.服务于学生的学业,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

  C.服务于学生的当前发展,提高他们的各方面技能

  D.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

  29.(  )是指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或者说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来说都是均等的。

  A.教育公平

  B.教育公正

  C.教育平等

  D.教育平均

  30.教育公正首先指(  )。

  A.入学机会均等

  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结果均等

  D.教育机会均等

  31.(  )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把学生按“好、中、差”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依据这种分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教育资源。

  A.教育分层

  B.教育分级

  C.教育等级化

  D.教育分化

  32.王老师把自己的精力用于培养优秀的学生,很少留意成绩一般的学生,该老师的做法(  )。

  A.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B.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C.违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

  D.违背了严慈相济的要求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曾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他很调皮,有多动症,上课总是坐不住,从来不认真听讲,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还严重影响上课的秩序,除了我以外,其他老师都讨厌他。可就是这样的学生,却肯听我的话,也能上好语文课,成绩良好。尤其难得的是他写了一手好字。其他老师都说:“也只有你们张老师能管得好你!”其实他们错了,我并没有管他,我只是把我对其他学生的爱一样公平地也给了他。他的父母也一直很感谢我。而我并没有做什么呀,我只是将我的爱公平地分给了这个孩子。

  问题:结合案例,分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秋季开始,江西省的中学生们告别了沿袭多年的百分制,实行了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目前,山东潍坊市也取消了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与评价学校、教师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对江西省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难度很大。据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中,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很容易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受益?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张小强,男,14岁,七年级学生,聪明、好动、领悟力强、学习成绩不稳定,起伏较大。任性,情绪容易激动,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大吵大闹,且不计后果,具有攻击性。平时喜欢恶作剧,总是想办法戏弄和欺负其他同学,从中获得心理满足。上课精力分散,玩小东西,无视课堂纪律,不接受老师的批评。

  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外出务工,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爷爷、奶奶从小对他很溺爱,只要有人对他提出批评,总是百般替他辩解,导致他无论做了什么错事,都要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从不反省自己的错误,自以为是,对周围的人都有很强的敌意和攻击性,有时一个很轻微的动作,都会引起他过激的反应。

  问题:分析案例,简要说明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5.(2013年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语文课上,开始上课时老师说道:“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鉴于这篇文言文很长,我们将用两节课的时间学习这篇课文。”

  “我不同意!”一个调皮的同学突然回答。

  “为什么?”老师问道。

  “这篇文言文虽然长,但是比较容易懂,即使有比较难的地方,课文下面也有注释,我们已经按照您的要求预习了课文,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已经掌握了课文的内容,似乎没有必要再花两节课来学习这篇课文。”

  老师听完这位同学的解释后,便向大家问道:“大家有谁赞同他的意见?”同学们一致举起了手。

  于是这位老师说:“很好!我也同意大家的意见!今天我们就用一节课来学习这篇课文。”

  课堂上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这位老师的行为。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陈老师上地理课时发现课代表王刚心不在焉,特别不耐烦。于是他下课之后和王刚进行了交流,他发现王刚已经掌握了课堂上的内容。陈老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让他不随堂上课,节约出的时间,自己去查资料,研究问题,学习更多的知识呢?学校非常支持,对王刚实行了单科免修。

  从此,每当地理课时,图书馆里多了一位小读者。陈老师的工作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给王刚提供相关的课题,指导他查阅相关资料,解答他提出的问题,教他撰写小论文。一个学期下来,王刚的小论文《植被保护与资源开发》一文获得全国中学生小论文评比优胜奖。

  问题:运用学生观的知识,评价陈老师的行为。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名班主任在班上发起评最坏学生的活动,要评出全班最坏的3个学生。某9岁小男生小李被评为第3个最坏学生,同学们给他列出了16条“罪状”。那天放学回家,妈妈发现小李无精打采,一问才知真相。妈妈很愤怒,但她还是冷静地要求班主任收回这次评选结果。班主任却说,这是全班同学的共同呼声,他本来就是最差学生。还说:“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从此以后,小李就不太想去上学了,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最后,妈妈不得不为他转了学。

  问题:请你用当代学生观的观点来评价上述材料。

  第二章 学生观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题干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的阐述。

  2.D【解析】马克思主义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基础。

  3.B【解析】素质教育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

  4.C【解析】C项的内容最能充分概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5.C【解析】全面发展是建立在注重个性发展、尊重规律基础之上的,不等于同步发展。

  6.C【解析】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因此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7.C【解析】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特定阶段,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但是其发展的结果还受其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8.A【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9.D【解析】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它把教育与人的幸福、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有机联系起来。教师私拆学生的信件是不尊重学生的表现。

  10.B【解析】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11.B【解析】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他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学习活动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全面参与。

  12.B【解析】教学中,教师面对着千差万别的个体,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

  13.A【解析】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不同的发展计划,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4.D【解析】人的各个方面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十个手指有长短”表明了这种差异性。

  15.B【解析】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违背这个顺序。

  16.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的发展。

  17.D【解析】“一刀切”“一锅煮”“整齐划一”的教育方法完全忽视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不利于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8.B【解析】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与现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19.C【解析】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个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关键期,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施教。

  20.A【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及时施教,一旦错过学生发展的关键期,只会“事倍功半”。

  21.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部分补偿,题干中的内容体现了这一规律。

  22.A【解析】个别差异性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如有的人“少年得志”,有的人则“大器晚成”。

  23.D【解析】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在不同层次上都存在,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展并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

  24.B【解析】每个学生与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风格等都不同,都有其优势和劣势领域,智力特点受到文化和家庭的影响。教师应当将学生看成独特的个体,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5.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是学校在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好思想。

  26.C【解析】“①”为尊重热爱学生的具体要求,其他都是公正公平对待学生的要求。

  27.C【解析】现代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28.C【解析】C项不正确,教师要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使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增强学生面对未来的适应能力。

  29.B【解析】题干是对教育公正含义的阐述。

  30.D【解析】教育公正首先指教育机会均等,而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和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两个方面。

  31.A【解析】题干是对教育分层含义的阐述。

  32.C【解析】公正施教要求教师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在此案例中,教师用他无私的爱,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因学生是差生而区别对待,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无私的公正的爱,使他赢得了学生的尊重。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①平等地对待学生:强调师生之间在人格上的平等,强调学生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②面向全体,点面结合:面向全体,因人制宜,不耽误每一个学生的进展。

  ③自觉学习,提高修养:教师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宽阔的胸怀,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自制力和抵制压力坚持公正的勇气。

  ④实事求是,赏罚分明:就是要做到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的统一。

  ⑤爱无差等,一视同仁:做了教师,就得为孩子的成长负责,给予他们平等的一视同仁的爱。

  ⑥长善救失,因材施教:教师在落实一视同仁、爱无差等原则时要考虑到学生在个性、知识水平和智力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爱”,因材施“罚”。

  2.【参考答案】

  江西省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评语+特长+等级”的方式,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目的之所在。

  3.【参考答案】

  (1)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个性品质不同,甚至差别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充分注意学生的不同需求,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使每个学生在课程的实施中都能够获得发展。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参考答案】

  (1)案例中张小强因为家庭环境不好,从小缺少亲情,缺乏父母的疼爱和关心。加之爷爷奶奶的误导和放纵,使他对周围的人都不信任,和周围的人都难以建立和谐的关系。他缺乏爱心,不懂宽容,总是欺负戏弄同学,在班级中人际关系很差。没有玩伴,缺少同伴间的沟通和交流,常焦虑不安,情绪不稳定。他虽然总是做出一副霸王的样子,显得气势凌人,其实内心很脆弱,很怕被别人刺伤,很孤独、寂寞,也很渴望亲情、友情。

  (2)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教师做到:

  ①充满热爱和期待,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②建立良好的班、队集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③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④正确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⑤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参考答案】

  (1)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材料中,教师把学生当作独立的人来看待,认真采纳学生的意见,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

  (2)现代学生观还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的教育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不可能代替学生感知、观察与分析,更不可能代替学生掌握规律。材料中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主动学习,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6.【参考答案】

  (1)陈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其行为充分地体现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对于王刚上课心不在焉的行为,陈老师没有武断地认为是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表现,而是耐心调查了解情况,体现了对学生尊重、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对于王刚在地理方面的特殊才能,陈老师做到了尊重学生差异性、采用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办法,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个别差异。

  (4)陈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亲自指导王刚,改变了他的学习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影响着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7.【参考答案】

  (1)这个班主任老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2)学生是有思想感情的人,学生需要尊重。该班主任评选最差学生是对学生尊严的不重视、不尊重。

  (3)学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的人,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与可塑性,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该班主任的做法容易打击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的潜能被埋葬。

  2021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章节习题汇总


本文关键字: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