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 正文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

2022-02-15 09:59: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顺序性是指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有一定的方向性的过程。例如,我们的身体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我们的思维发展总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等等。

  所以我们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就需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按照发展的序列实施,也就是要做到循序渐进。而我们常说的“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现象都是违背了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的。除此之外,“欲速则不达”、“学不躐等”等古语也体现了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阶段性是指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个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例如,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导,而初中阶段学生的注意则以有意注意为主导。

  所以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就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具体的发展阶段去进行教育,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任务,不能搞“一刀切”,尤其是“幼儿园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等,都是违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的。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在个体的发展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个体内部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我们概括为“同一方面不同速”,例如人类的身高发展有两个快速时期,一个是出生后第一年,另一个就是青春期,而其他阶段这进入平缓发展;另一方面是指个体内部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我们概括为“不同方面不同步”例如个体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先后和速度都不同。

  所以在进行教育时,我们就要抓住这个快速时期,也就是“关键期”。关键期又叫做敏感期或者最佳期,这个概念是由奥地利的生态学家劳伦兹通过印刻实验提出的,也就是我们要抓住时机,适时而教。例如,《学记》当中提到的“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也”就是提醒我们抓住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的是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指的是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也就是生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的互补。例如盲人的视觉虽然缺失了,听觉和触觉却异常灵敏。另一方面互补也存在于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之间的互补,例如我们常说的“身残志坚”就是身体机能缺失了之后由心理机能来补偿。

  所以教育时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行性在不同的层次上存在。从群体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差异,包括自然性别以及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等各个方面的差异。从个体来说,个别差异也表现在个体的身心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就如古语中所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所以我们在教育时就要注意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大家尤其要注意,不平衡性和个别差异性的区分,不平衡性是指一个个体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的比较,而个别差异性则是指不同的个体之间的比较。掌握了易混知识点之后,我们就来实战演练一下吧!

  1.教育实践中的“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

  A.顺序性规律 B.互补性规律 C.不平衡性规律 D.个别差异性规律

  1.【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的身心发展顺序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题干当中,“陵节而施”是指超越阶段进行教学,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故本题选A选项。

  2.“有的学生情感深沉含蓄,而有的学生则表现为奔放、热烈。”这说明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可变性 D.个体差异性

  2.【答案】D。题干中有的学生情感深沉、含蓄,有的学生则奔放、热烈,说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体现了个别差异性。故本题选D。


本文关键字: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