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正文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2024-02-16 06:45: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一、研究方法——对偶故事法

  在研究儿童对过失行为的判断时,向儿童叙述了下面一则故事,然后要求儿童说出评定的理由。

  A.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里,家里人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十五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倒了托盘,结果15只杯子都撞碎了。

  B.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但是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他试图取果酱时,碰倒了一只杯子,结果杯子掉下来打碎了。

  问题:①这些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②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问题更严重些?为什么?

  皮亚杰用对偶故事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提问,由此得出了二水平四阶段道德理论。

  二、主要观点

  1.两水平:他律水平、自律水平。

  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

  2.四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

  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三、练一练

  1.【单选题】道德判断只注重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动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客体性,错误的程度是由破坏的数量而定的。这种道德水平处于皮亚杰道德发展的( )。

  A.他律阶段 B.自律阶段 C.前道德阶段 D.公正阶段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只看客观数量不看,该阶段属于他律道德阶段。因此A项正确。

  2.【单选题】哥哥在帮妈妈拖地的时候不小心打翻了水桶,地板上洒满了许多水,妹妹认为哥哥这么做会给妈妈添麻烦,妹妹的这种想法属于皮亚杰的( )。

  A.他律阶段 B.自律阶段 C.前道德阶段 D.公正阶段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发现他律阶段的道德认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并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题干中妹妹对哥哥的评价符合他律道德阶段的特征。因此B项正确。


本文关键字: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