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 中学教资真题 > 正文

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

2023-01-13 12:34: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资料】

张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植物吸水的知识时,首先要求同学动手做个实验:将两块萝卜分别浸泡在两个装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烧杯里,浸泡后取出并观察萝卜的变化,结果发现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变蔫了,而泡过清水的萝卜变水灵了。张老师用示意图显示实验结果:泡过浓盐水的萝卜失去水分,泡过清水的萝卜吸收水分。

张老师接着进一步提问:谁能概括出萝卜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张老师总结说明植物吸水的原理: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反之,细胞则吸水。接着,张老师布置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种的植物出现“烧根”现象,你需要追肥还是浇水,为什么?

最后张老师请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来源】2016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30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六季)第32题

1.张老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4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暂无答案

【解析】

张老师采用了实验法、谈话法、讨论法。

①实验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张老师在课堂的一开始,要求学生动手做实验,亲自感受萝卜在盐水和清水中的变化。这是运用了实验法。

②谈话法指的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作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张老师通过向学生提出思考题,比如“萝卜在什么状态下失水?什么状态下吸水?”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深入的思考和探求新知识。

③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张老师让同学们小组讨论“为什么盐碱地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的植物出现“烧根”你怎么做?”等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这是运用了讨论法。

【来源】2016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30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六季)第32题

2.张老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4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暂无答案

【解析】

张老师运用了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①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张老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效果,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知识、获得丰富的认识,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②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张老师通过向学生提出“萝卜在什么情况下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为什么盐碱地一般种不好庄稼”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③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张老师让学生先实验、再总结理论、最后再联系实际谈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

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张老师最后向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盐碱地种不好庄稼,如果你的植物出现‘烧根’你怎么做”这样的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理论上的知识应用于真实的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来源】2016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第31题、2022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模考大赛-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十六季)第33题

声明: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lulei@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Loading...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