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 模拟试题 > 正文

2021年教师资格国考中小学教综笔试模拟题(23)

2021-04-11 07:15: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新东方在线教师资格频道为备考教师资格证的的同学整理了2021年教师资格国考中小学教综笔试模拟题,希望可以为大家带来帮助,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2021年教师资格国考中小学教综笔试模拟题(汇总) 

  【人物简介】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他曾在齐国的稷下学宫长期执教,并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会首领)。荀子的私学传授有两大特点:一是作为儒学大师,却培养出韩非和李斯两位著名的法家学者和政治家,促成了统一大业的实现;二是极为注重儒家经典的传授,对保存古代文献做出了贡献。

  

0

  【主要著作】《荀子》

  【主要理论】

  1.性恶论

  荀子批判“性善论”,认为“性恶论”更能说明问题。荀子认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人的本能中不存在道德和理智,如听任本能发展而不加节制,必将产生暴力,所以人性恶。

  此外,荀子还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

  2.教育目的:以大儒为目标

  从现实的表现出发,荀子把当时的儒者分为三个层次:俗儒、雅儒、大儒。俗儒徒有儒者的外表而没有儒者之实,既无操守又无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不是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雅儒能基本理解儒学的精神,言行合乎法度,讲原则,虽不能知类通达,但决不自欺欺人;大儒知类通达,以浅持博,以一持万,是理想的人才。在荀子看来,教育应该以培养大儒作为理想目标。

  3.学习过程

  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该观点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行动的过程。

  【教育名言】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试题示例】

  1.【单选】“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恶说的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庄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他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孟子提出了性善论。故本题选C。

  2.【单选】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中,荀子认为教育的理想目标是培养( )。

  A.大儒 B.俗人

  C.俗儒 D.雅儒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荀子的教育思想。荀子把当时的儒者划分为几个层次,即俗儒、雅儒、大儒。俗儒是最低一等的儒,这类人徒然学得儒者的外表,但是对教条仅仅止步于诵读而已,全然不知其用;雅儒,他们虽不能理解法典所未载和自己所未见的问题,却能承认无知,显得光明而坦荡;大儒是最理想的一类人才,他们不仅知识广博,且能以已知推知未知,自如地应付新事物,新问题,这才是教育所要培养的理想人才。故本题选A。

  3.【单选】荀子在《劝学篇》中指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所蕴含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引导原则 D.直观性原则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荀子的教育观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的地方,不积累小河流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海,即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它体现的是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故本题选A。

  2021年教师资格国考中小学教综笔试模拟题(汇总) 

本文关键字: 中小学教综笔试模拟题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