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 面试指导 > 正文

2021中学教资面试备考:高中历史《孔子和老子》答辩

2021-12-28 10:01: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高中历史《孔子和老子》答辩

  一、请结合《论语》谈一谈你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

  【参考答案】

  1.教学内容广泛。孔子不仅仅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强调道德教育任务。

  比如我们熟悉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等,这些内容其实都是孔子在日常教育中向其弟子强调道德、品行重要性的表现。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学生曾子也注重自身道德修养,说出了“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言论。

  2.孔子在教学上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而是善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比如《论语》中提到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夫子循循然善诱人”等;告诫学生要学思结合,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到了温故知新的重要性,强调“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另外孔子还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主张“因材施教”。

  二、请简要评价孔子的思想。

  【参考答案】

  积极:“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等思想,有利于维护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人民的重视,成为封建社会政治统治的重要思想,对现代的政治建设也有着指导意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有助于私学的兴起,对当时学术下移和文学繁荣起了推动作用,也对现在的教育平等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有指导作用。

  消极:孔子代表着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层,主张恢复周礼等思想不可避免的带有着阶级局限性和落后性,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趋势中注定无法实现。

  三、请谈谈你对老子“无为”思想的理解。

  【参考答案】

  老子认为“道”是万物之宗,因此我们人为的行事必须顺应“道”,而又由于“道”无形而变化无常、由世间的“自然”所牵引,所以他一再强调“柔”和“无为”,以适应不固定的、自然而然的“道”。

  老子认为“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大概可以理解为万物产生发展需要顺应不受人为力量牵制的规律。比如,把种子撒在土地上,人对它撒手不管,它最终也能发芽、成长,这个过程不需要其他不相关的力量参与,顺其自然就好。这刚好与儒家哲学要求人们的行为语言遵循道德礼节等“有为”做法不同,如果是儒者来处理这颗种子的话,一定是每天浇水、施肥、除草,用人为来干涉它的成长。而老子的“无为”不像儒家的“有为”那样要求和强迫人们的行为必须遵循礼法,因为老子认为所谓的“礼法”“道德”都是人规定的,不是人本身心性的自然体现,所以表现出来的“道德”都不是人的自然情感;“无为”就是依循天道来展开行动,不肆意妄为,也就是呼吁返璞归真,摒弃刻意的“有为”。

  四、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文献材料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1.精选文献材料。根据课程标准、学生情况、教学重难点来选择文献材料,并且注意文献材料形式的多样化,选取能够激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文献材料。

  2.研读文献材料,精心设问,置疑解惑。教师要根据选取的文献材料精心设置问题,给学生创设很好的史料情境。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教师在教学要对学生加以引导,通过文献史料获得对历史问题的正确认识。

  五、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1.通过分析史料,归纳并理解孔子教育和政治思想,提高分析史料的能力。

  2.通过分组探究,结合史料深入分析和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提高分析历史问题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深入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本文关键字: 中学教资面试指导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