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正文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常考点: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021-04-11 07:59: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教师资格考试的常见考点,尤其是在近四年的中学教师资格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中曾多次出现该知识点的考查,但题型基本都为单选题,辨析题较为少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一下,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规律。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在身体方面,身体的发展是沿着从头部向下肢的方向和从中心部位向全身边缘的方向进行的。

  在心理方面,儿童心理的发展总是由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可见,人的身心发展是渐近的、有顺序的、连续的、由低级水平到高级水平的发展。

  所以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地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使儿童身心发展表现出阶段性。个体身心阶段性的发展表现为前后相邻的阶段进行着有规律的更替,在前一个阶段准备了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经历着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身心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一个时期后,就由量变发展到质变,把身心发展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的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会形成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所以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个体同一个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例如人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增长高峰期,第一个髙峰期岀现在婴儿期,第二个高峰期岀现在青春发育期。在这两个高峰期内身高、体重的发展较之其他年龄阶段更为迅速。

  二是个体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如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发展就是不均衡的。

  所以教育工作者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比较容易,心理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同时,在关键期中,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称为敏感期。“关键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的。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它首先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可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来补偿。

  其次是指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的互补。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能帮助人战胜各种困难,战胜残缺与不足,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所以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存在着个别差异。

  首先表现为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在相同方面的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有个别差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比如两个15岁的少年,一个人的抽象思维已有较好的发展,而另一个还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

  其次是同一年龄段的个体在不同的方面存在着差异。比如在同一年龄段内,有的儿童比较内向、深沉,而有的则比较外向和好动,表现出性格特征的差异。

  所以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为了便于各位同学的理解和记忆,我们将其中几个易混的规律对比来看。

  顺序性:强调的是方向性,由A到B,不可逆不可跨越。比如,儿童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阶段性:强调的是A和B的不同,不可混淆,不可混为一谈。比如,小学阶段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中学阶段学生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不平衡性:指的是同一个人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之间的比较。

  个别差异性:指的是不同人之间的比较。

  综上就是个体身心发展一般规律的具体内容,大家要熟练掌握,重点理解每个规律的含义以及教学启示。在做题中,我们可以要注意规律和各自教学启示的对应。现在让我们来一起练习一下:

  1.【单选题】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 )。

  A.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进行 D.教育工作要抓住关键期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启示。

  选项A:个别差异性要求我们在教学当中做到因材施教。

  选项B:顺序性在教学中给我们的启示是循序渐进。

  选项C:阶段性的启示是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不搞一刀切,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进行。

  选项D:不平衡性给我们的启示是抓住关键期。

  根据本题描述,本题选择D。

  相信经过理论学习和巩固练习,大家对于该模块知识已经有了深刻理解。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马上就要到来,大家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结合题目加以练习。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


本文关键字: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