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 教师资格 新东方在线 > 教师资格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 综合素质 > 正文

中学综合素质:详解综合素质学生观

2021-05-28 10:14:00 来源:网络发表评论

教资笔试报名指导

  在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中,从幼儿园到中学《综合素质》都是科目之一。很多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都觉得《综合素质》较《知识与能力》简单,其实不然。尤其是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部分需要学生对教育等相关问题有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学生观是教师职业理念中的一部分。那么什么是学生观呢?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传统学生观把学生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新时期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接下来主要讲讲怎么样理解新时期的学生观及在答材料题时如何应用。

  学生是发展的人。这句话我们要分三个方面去理解。(1)学生的发展一定是有规律的发展,他们的发展一定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以我们的教学也要适应学生的发展规律,教学内容要符合可接受原则。如果材料中,老师有“拔苗助长”的行为,那么没有践行学生是发展的人的学生观。(2)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所以一个学生今天成绩不,但是老师要相信,只要老师耐心帮助,学生一定能有所提高。如果材料中,出现一个学生以前某方面较落后,但是教师积极帮助、引导,这体现该教师具践行了学生是发展的人的学生观。(3)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既然是发展过程中,那么难免会犯错误,所以学生的出现一些品德问题是正常的现象,所以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把德育工作或学生的成长看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材料中,学生犯一些错误,教师能够正确看待,并施与教育就体现了教师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也可以分为三个维度。(1)学生是在完整基础上的独特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当作教师的附属品。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材料中出现,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学习,忽略其精神世界,就违背了这一点。(2)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这里的独特性强调的是学生之间是不同的。我们要在承认学生的差异性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材料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既体现教师践行了学生是独特的人的学生观。(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里强调的是学生与成人的不同。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维观念、行为模式去要求学生。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种独立的意义也体现在三个方面。(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里强调的是学生是一个实在的存在,具有自己的思考,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想法强加于学生。例如,13年上半年中学第30题,教师要用两个课时讲授一篇文章,但是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说明应该用一个课时完成。因为理由充分,教师听取了学生的建议,即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的客观性、尊重学生的思考,践行了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的学生观。(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为学生是客观的存在,所以为了更好的发展,学生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环境。那么教育是因为学生需要,而不是教育者的强加。所以,我们要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如果材料中,教育者还是坚持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就违反了这一学生观。(3)学生是责权的主体。我们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且具有学习的权力,任何人不能剥脱学生的这种权力。但是同时,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学生也具有相应的义务,不仅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而且要了解自己负有更多的家庭、社会责任。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既要保护好学生的权力,同时也要监督、教育学生,使学生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这一点在材料题中,体现的相对要少一些。

  其实,学生观到底包含多少内容,各处文件、教育讲师的观点也不尽相同。考生在复习学生观时,一定要侧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背下来。当材料中出现相应的教师行为时,先答理论点,并作简单分析。理论点后面,说明材料中是怎么体现的,力求理论点与材料的完美结合。


本文关键字: 中学综合素质

分享到:

网友热搜

相关推荐

微博关注

  • 教资如何轻松备考
  • 不限专业的机会

热点资讯更多>>

实用 • 工具

交流 • 下载